海曙区应急管理局六抓举措,积极谋划推进明年工作
发布日期:2020-12-17 10:34 来源:宁波市应急管理局 浏览次数: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的关键之年。海曙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宁波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安全第一”,不断强化“应急为民、为民应急”理念;始终坚持“遏较大、减总量、降损失”,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持续稳定安全生产形势;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水平,有效降低自然灾害事故损失,为全市继续保持良好稳定的安全形势贡献力量。

一是抓深化,全面提升工贸领域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扎实推进《宁波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落实,持续深化“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行动,以出租厂房安全专项治理为抓手,以“标准化创建、社会化服务、专业化管理、数字化监管、规范化执法”为总体要求,全面提升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深入贯彻《宁波市小微企业园区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以小微园区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为基础,以村级工业园区改造提升为主线,以“房东管房客”为抓手,持续推进园区安全隐患专项治理,有效压实园区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三标融合”要求,持续加大标准化创建、隐患排查治理、规范化执法工作推进力度,持续提升工贸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二是抓督查,合力推动三年行动计划任务有序落实。全面推行“专班化运作、项目化推进、清单化管理”工作落实要求,强化专班的统筹牵头和协同推进作用,及时掌握3个专题、9个专项的整体推进进度,实施清单化管理。深入实施“月会商、季督查”工作推进措施,定期召集各专题、专项牵头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实地督导检查工作成效,合力推进专项行动落实落地。组织建立“季交流、年述职”工作监督机制,每季度召开推进会议,由牵头部门汇报阶段性工作开展情况,及时交流、协商、解决问题。年底,对标对表全年任务数,在部门履职情况中专题汇报行动成效,确保三年行动计划任务有序落实。

三是抓辨识,及时掌握管控自然灾害安全生产风险。组织开展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的原则,认真做好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重点摸清全区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全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为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风险研判。依托安全风险评估及时掌握辖区安全风险状况,进一步全面落实城市安全发展工作任务要求,切实强化社会面安全风险防控。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风险定期分析制度,建立健全各镇(乡)街道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和风险信息通报机制。对查找出的风险点进行科学评估,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 

四是抓整合,切实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全面建强。配强专职工作班子。按照市委、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注重协调指导,会同相关部门强化督查,督促镇(乡)街道配齐、配强应急管理所(安监所、消防工作站、专职消防队)工作力量,保持队伍稳定。注重专业队伍整合。认真落实省市两级《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精神,进一步明确基层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各专业组的职责分工,全面建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分片布局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提升应急处置的专业化水平。强化预案体系建设。按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求,有序推进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类专项预案的制订和分级演练,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五是抓智治,扎实推进各项安全基础工作落底落细。抓紧应急指挥系统建设。认真贯彻“以信息化推动应急管理现代化”的工作要求,对接省、市平台,建设本级应急管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有序接入本地区、相关部门掌握的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领域的风险和隐患信息以及灾害事故信息。逐步建立完善风险和隐患信息的动态监测管理、灾害事故信息的报送管理、应急基础信息的分析和应用、应急基础信息的统一发布管理、应急组织与保障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数字化建设水平,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提供数据基础。抓实风险管控系统应用。发挥风险管控系统的“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定期开展管控指数研判,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发布风险提示。完善多维度、动态化的评估机制,引导镇(乡)街道围绕风险管控科学谋划监管工作,查找薄弱环节,及时抓好针对性举措的落实,全面提升工作成效。抓细安全基础工作落实。大力推广社会化服务模式,加快建立主体多元、覆盖全面、综合配套、机制灵活、运转高效的新型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解决好企业安全生产“无人管、不会管、管不好”的难题。持续强化执法检查力度,推进工矿商贸领域安全风险隐患治理,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进一步健全完善生产安全事故举一反三制度,强化警示教育效果,不断提升行业系统、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防控意识。大力实施教育培训,增强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防救技能。

六是抓规范,不断梳理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规范专业安委会工作运作。以安全生产三年行动计划为纲要,持续推进安委会组织机构建设,有效激发专业安委会的牵头协调作用,提高履职能力,不断提升规范化建设水平。进一步规范各类协调机构工作运作。围绕“牵头统筹、综合汇总、协调联动”的职能定位,按照“县乡一体、条抓块统”要求,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制定完善工作规程,理清责任链条,促进各方面工作有机衔接,发挥整体效应。进一步规范应急管理工作考核评估。不断完善考核评估办法,细化考核评价标准,注重过程性、动态性指标的量化。科学发挥考核的导向性作用,促进重点工作的推进和难点问题的解决。提高考核结果运用的权威性,健全考核评估工作的正向激励和问责倒逼机制,使考核评估的实际作用得到有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