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区“三路并进”,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提升步上“快车道”
发布日期:2020-12-02 18:07 来源:绍兴市应急管理局 浏览次数:

避灾安置场所是转移安置群众安全可靠的场所,能有效应对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今年以来,我区结合在册避灾安置场所情况,着力推进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工作。在今年4号台风“黑格比”影响期间,避灾安置场所累计开放100余次,为数百名受灾群众在风雨中筑起了安全、温馨的“生命港湾”。

一是数据更新确保底数准。依托浙江省减灾救灾管理系统对场所和物资实行精细化管理,掌握避灾点基本信息状况,完善数据采集、录入、审核等工作,对我区目前新建的313个避灾安置点实现一网通查。同时,对辖区内区镇(街道、乡)村(社区)三级的避灾安置场所的情况进行重新摸底,对已经合并的行政村(社区)避灾点进行删减;对地址变更的避灾点进行更正定位,确定经纬度;对负责人有变化的避灾点及时变更联系人,并对其进行职责培训;对避灾场所内的物资进行盘点、更新,做好入库出库,丰富和完善物资出入库台账。

二是标准提升确保规范化。根据省、市有关要求,加快推进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今年,新完成5个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和1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新的安置场所按照高标准抓好功能区区分、应急物资配备、场所制度统一、设施配备配置等,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又不失人性化设计。截至目前,全区已经设立避灾安置场所313 处,其中区级 2处,街道级20 处,社区(村)级291 处;已完成规范建设147 处,其中通过省市验收147 处。

三是监控接入确保可视化。我区在绍兴市任务分解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乡镇街道可视化方案,目前全区146个避灾安置点已实现可视化。通过在各避灾安置场所的出入口、物资储备仓库等关键位置安装监控,确保重点位置、重点区域监控无死角、无盲区,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场所内。及时与镇街对接解决工作中碰到的技术难题,确保每个避灾安置场所能能够有效接入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平台,真正实现可视化和快速指挥调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