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筑牢渔业安全生产底线,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进一步强化冬汛渔业安全应急值班工作,全力确保冬汛渔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一)实行“最严”冬汛渔业安全值班。从12月16日开始到2月5日止,由市长、副市长、总规划师等全体市政府领导轮流坐镇市海洋与渔业信息中心,市、县(区)政府,普-朱、新城管委会,全市涉渔乡镇(街道)全面实行为期52天的领导带班应急值班。全面监督各渔业乡镇(街道)贯彻落实《舟山市乡镇(街道)渔船动态点验工作指南》情况,确保各地全面掌握渔船动态和编组生产情况,全面落实高危渔船夜间(11时至凌晨4时)值班制度,严格核查渔船各类报警信息,第一时间对敏感水域内的渔船进行动态干预或提醒。同时,要求各县(区)、功能区参照市里执行,采用最严厉的方式,对值班值守不到位、渔船动态点验工作不到位、渔船不落实制度、渔船不服从管控等情况进行及时通报和严肃查处。
(二)开展“最严”渔业安全生产督查。从12月16日开始,由何中伟市长、许小月常务副市长、姜建明常务、毛江平副市长,以及市纪委、市应急管理局、市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组成的4队专项督查组,赴全市各地开展冬汛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督查。重点督查各县(区)、各涉渔乡镇(街道)、全市基层渔船管理组织渔业各项制度建设情况、值班制度落实情况、点验工作推进情况、一船一档建设情况、进出港报告推进情况、挂靠渔船管控情况等。同时,对各地渔业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将进行严肃查处。
(三)落实“最严”高危渔船夜间值班核查。落实高危渔船夜间(晚上11点到凌晨4点)微信回复值班核查,通过微信形式对辖区内所有10人以上在外作业的高危渔船值班到位情况进行核查。推进渔船卫星电话核查。在高危渔船卫星电话配备项目中增加点验中心群呼电话核查功能,各级指挥中心可以通过卫星电话对高危渔船进行群呼核查值班(预计明年2月初完成)。实施驾驶视频监控提醒。在高危渔船驾驶台内安装可行为识别的视频监控设备,自动识别渔船值班不到位行为,自动进行语音提醒,并对值班不到位现场进行抓拍保存,为渔船后续执法提供依据(预计2021年伏休期间完成)。开展渔船安全值班专项执法及号灯专项执法检查。对值班落实不到位的渔船开展有针对性的执法检查,对号灯存在问题的渔船一律要求整改到位后才能出海生产,发现问题将采取处罚、扣分直至停航整顿的严厉措施。
(四)开展“最严”渔业安全警示教育。开展渔船书面警示教育。第一时间制作10000余份《致渔船老大的一封信》,并通过基层渔船管理组织向所属渔船船长进行面对面安全宣传教育,提醒渔船老大务必重视冬汛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安全责任,自觉落实“十大”重点渔业安全生产事项。开展商船警示语音提醒。通过在海礁、东福山两个站点安装甚高频16频道定时警示提醒设备,每晚11点到凌晨4点,通过甚高频向附近20-30公里范围内商船发送中英文防碰撞语音提示(预计明年2月初完成)。加强商船警示宣传教育。由相关部门通过AIS群呼等其他有效手段,加强对来往商船的警示提醒和教育,督促商船进入渔船密集作业区后要加强值班瞭望,谨慎驾驶。
(五)实施“最严”防碰撞动态干预。加快明确浙江海域商船习惯航路信息。市海洋与渔业局已请示省农业农村厅,要求对接省海事部门提供浙江海域商船习惯航路信息,以便舟山各点验中心对渔船实施精准的动态干预。实施事故高发区域动态干预。分析近年来舟山发生商渔船碰撞的高发区域,做好区域内高危渔船动态干预和提醒;待商船习惯航路明确后,要求各点验中心对商船习惯航路中锚泊、作业的渔船进行干预。探索平台智能管控功能。加快建设舟山市智慧渔业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通过对黑色5小时、商船习惯航路附近的渔船和商船轨迹进行平台智能分析,及时筛选存在碰撞风险的渔船,并通过指挥中心和点验中心进行动态干预和提醒。
(六)打造 “最严”渔政渔业管理队伍。推进渔政队伍素质提升。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加强对各级渔业执法队伍正规化、专业化、军事化等建设,提高海上执法设施装备保障水平,更新相应执法船艇,优化完善船队和执法人员考核奖励办法,全面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打造一支敢担当、敢执法、敢碰硬的“渔政铁军”。健全基层管渔队伍力量。按照“职责清、业务精、责任心强”的要求,建立健全基层渔船管理组织工作人员考核机制和奖惩体系,阶段性开展全市基层管渔干部业务轮训,强化渔业各类业务学习,从而有效提升业务操作能力与素质。重视乡镇(街道)管渔干部人员培养。建立健全乡镇(街道)、社区(村)管渔干部梯队建设,充分发挥管渔老干部“传、帮、带”作用,强化年轻干部进渔村、进渔企、上渔船等一线锻炼,加大渔业系统内干部交流,打通一线管渔干部成长通道,更好激发基层管渔干部队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