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省应急管理厅将海宁市列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海宁市应急管理局严格按照省试点任务单明确的企业一企一档、督查检查、社会化服务监管、视频监控、大数据考评、安全服务6项任务,全面升级海宁市安全生产云平台,在线管控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政府监督检查情况和社会化服务情况,已注册企业3707家,审核企业安全管理情况15万余条,记录检查排查3500余家/次,隐患问题2.5万余个,其中重大隐患964个,建立安全生产大数据平台,运用数据信息定期量化通报各镇(街道)工作推进情况,提升安全生产工作的精准性。
一是创新“实时型”云上监管。云平台上线以来,全市3700余家入网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实现100%全管控,用数字化手段,细化分解21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标准。企业将安全工作相关资料上传至云平台,应急部门对上传资料实时审核反馈,通过平台综合评价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及时告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完成情况、政府检查问题整改情况和中介服务情况。并为每个企业定制安全二维码,张贴于出入口、车间等醒目位置,便于企业员工、政府监管人员、社会公众就地就近查询,进一步降低监督门槛、扩大监督群体。
二是布局“天眼式”监控系统。建设海宁市安全生产在线监控系统,率先完成1856处企业高危场所视频联网,有效运用视频监控、可燃气体浓度监测、电器实时隐患报警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场所、涉爆粉尘、有限空间作业、喷涂作业、液氨制冷等高危场所的实时在线监控。配套建立健全高危场所在线定期巡查和隐患问题反馈机制,实时向企业和监管部门推送预警信息,精准管控高危场所作业情况、风险隐患、人员数量等关键因素,将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是注重“预判性”风险分析。通过云平台综合汇集各镇(街道)各类型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大数据,给予企业“红、橙、黄、蓝”4色分类风险评价,综合展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企业监督检查情况、重大问题整改情况、社会化服务情况等数据信息,用“1个界面”“1张图”“1张表格”实时展现区域风险分布情况,科学提出区域风险分析预警,为安全生产决策施策提供“图形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