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西北部为山地丘陵区,山溪性河流众多,河流源短流急,水位暴涨暴落,在短时强降雨情况下极易引发山洪和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对沿岸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余杭区小流域防灾应急管理平台深入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积极践行数字乡村战略,建设小流域灾害监测感知体系,通过建立相关模型进行山洪预报和淹没模拟分析,在灾前、灾中和灾后全过程辅助防灾减灾工作,有效提升乡村抵御灾害综合防范能力。
一是多灾害联合监测,全面掌控。利用物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小流域远程自动化监测基础设施和预警设施建设,对降雨、河道水位、土壤墒情、地质灾害隐患点等信息进行全方位实时跟踪监测,通过“一张图”全面掌控小流域气象、山洪、地质等多种灾害风险形势,及时发现灾害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防灾预警。
二是多途径模拟分析,精准预测。深入分析小流域暴雨洪水规律,开展基于实时水雨情、气象短时临近降雨预报、人工假定降雨过程等多种途径的小流域防灾模拟预报,对预见期内的洪水过程和淹没情况进行实时滚动预报和推演分析,增加预警提前量,为人员转移、应急救援争取宝贵时间。
三是多手段防灾预警,科学防控。采用实时远程自动化监测和模拟预报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增加水雨情监测设施密度、提高汛期监测数据上报频次、对洪水过程和淹没情况进行实时滚动预报、利用气象短临降雨预报延长洪水预报预见期、实时动态校正等手段,提高小流域灾害防灾预警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实现“预报+监测”多手段防灾预警。
四是多来源数据支撑,辅助决策。以多源数据为核心驱动,精细化预报河道各断面洪水水位、流量过程,形成动态洪水淹没图、洪水损失图等风险图组,结合实时监测数据,平战结合,进行山洪模拟与风险研判,为危险区识别、风险研判、防灾转移和抢险救援提供决策依据。
本项目在仙岩溪两岸沿线关键位置建设了十余处水雨情、土壤墒情、地质灾害隐患点远程自动化监测设施,通过建立相关模型对小流域洪水进行精细化预报和动态模拟分析,能够实现关键断面水雨情、土壤墒情、地质灾害隐患点安全状态的24小时不间断监测和未来2小时流域洪水风险研判预警。将依靠临界降雨指标的传统山洪灾害预警方式升级为“雨量、水位监测预警+淹没水深预报预警”,从多角度提高防灾预警的时效性和精确性,给防灾转移和防灾措施应对预留更多宝贵时间,有效减轻小流域沿线乡村受灾风险,减少灾害损失,助力提高乡村抵御灾害综合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