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30日下午,鄞州区下应街道应急管理中心正式揭牌启用。该中心是全省首个汇集日常管理、综合救援、宣传教育于一体的街道级综合性应急管理中心,它的落成,标志着下应街道在积极探索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走在了前列,也将为有效构建鄞州区应急管理体系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
机构改革后,鄞州区应急管理局一直在探索如何建立和完善综合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参与、统一指挥、协调配合,以专业救援队伍为主体、社会各相关力量紧密协同的社会应急救援机制,确保一旦发生灾情,能够快速响应,及时救援。而此次,通过在下应街道创新探索,形成了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运作新模式。
一是整合部门明职能,缩减处置流程。应急管理工作涉及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防灾救灾、防汛抗旱等众多职责,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是一项复杂的全员系统工程。传统的平战模式在平时因为工作交叉较少导致沟通交流不足,在战时模式往往需要党委政府消耗较多的精力协调职能部门与议事机构。下应街道通过设立应急领导小组,将各类指挥部、委员会等议事机构统筹至应急管理中心,确立了单一的指挥中心。同时,公共安全监督管理所、消防工作站、综合消防救援队、综合执法特保小队、三防办、防灾减灾办、食安委办等多部门合署办公,加强部门之间日常的联络,进一步明晰各自的职能与职责边界,大大提高战时的配合能力。同时中心实现扁平化管理,将应急管理工作分为日常管理与应急救援两大块,日常管理包含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灾减灾、食品安全四项。所有部门由街道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直接调度指挥,最大限度地缩减应急处置流程,大大提高了对突发灾害、灾难与紧急事件的应对效率。
二是整合队伍强能力,提升管理水平。由于基层政府往往一人多职,应急管理工作又涉及原安监、农林水利、气象、消防、民政等多个部门职能,在基层政府的整合不够充分,工作交接也并不完善,存在较多的空白地带。因此下应街道通过设立应急管理中心,充实调整人员力量,细分各办公室工作,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并且街道消防专职队首次转型为综合救援队主力,融合综合执法特保小队、民兵队伍、村社应急响应队、社区微型消防站等专兼职队伍,由宁波天合救援队辅助强化训练,进一步提升救援的专业性与规范性。下应街道还引入民安安全、和谐安全两家第三方安全咨询机构作为街道安全顾问,随时提供技术支持,保证工作的科学性与专业性。
三是整合硬件提效率,保障救援效果。鄞州区下应街道应急管理中心由原来的行政服务中心改造升级而来,占地2000多平米,建筑面积近4000平米,包含视联网指挥中心、接处警室、案审室、营房、教育培训室、值班室等功能区块,还有800平方米的训练场地,备有消防救援车、高等级防火战斗服、火场救援工具与防护用品、各类常用救援装备等。不仅融合了政府、公安、消防的指挥平台,还具有基层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点的功能,除了专用消防装备,其余装备、场地均可由各救援队伍共同调配使用,极大降低了设备的闲置率,提高了场地和装备的利用率,也大大加强了不同救援队伍之间的交流与学习。管理中心内还设有可容纳50人左右的安全课堂,由驻点安全咨询机构开设各类安全基础培训课程,通过预约机制为下应以及周边乡镇街道资源不足的小微企业、商贸公司提供免费安全生产、消防、自救、避险等培训,解决基层安全生产培训需求和资源不匹配的问题。此外,下应街道应急管理中心内还规划有150平米左右的综合应急安全体验馆,该体验馆将融合生产生活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防灾避灾等多个实用型体验项目,目前正在加紧设计施工,预计于2021年初建成投入使用,该体验馆同样将采用预约的方式免费向社会开放,通过多种宣传教育形成社会合力,人人都懂应急的社会氛围。
今后鄞州区将继续积极探索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新模式,推动基层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切实提高全区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