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应急指挥中心按照边筹建、边运行、边完善的工作思路,不断磨合“战时”和“平时”的工作关系,成功经历了超长梅汛期、4号台风“黑格比”的考验,发挥“应急中枢”的作用。
一是值守模式基本构建。立足“信息中心”和“指挥大脑”的职能定位,6月1日起开始实行中心独立值班和24小时运作,组建3个专职值班组和1个机动备勤组,每日安排2名人员在指挥大厅24小时承担应急值守,“一口子”掌握日常值班手机、指挥大厅电话信息、110和119等社会应急联动信息,做好相关平台系统的日常监测和信息维护工作,承担起每周一市局点检和省厅、市局不定时抽检任务。运行至今,共编制《值班值守每日情况》206期,《天气专报》21期,掌握消防火警546件、消防救援393件,上报区两办紧急信息58条,成为全市13个区县市局中第一个实行专人24小时值班值守的指挥中心。
二是联动配合逐步完善。区级层面,认真梳理了区内、滨江、大江东各大医院,公安、消防、住建等主要部门和各镇街(平台)安监、城建条线的紧急联系电话,依托与公安、消防、卫健和属地镇街(平台)的常态化协作配合以及区“紧急信息联动机制”和“紧急信息联动报送工作群”,做到全区突发敏感事件精准掌握、无一遗漏。局层面,依托局领导带班的值班组和指挥中心专人值守的“双值班”制度,将突发事故、敏感警情及时流转局本级值班组,有效处置110联动42起,传递业务科室涉企火警30起。制定《萧山区应急指挥保障中心值班值守制度》《突发事件报告处置和跟踪反馈规范》《区应急指挥保障中心交接班制度》《区应急指挥保障中心值班长岗位职责》《区应急指挥保障中心值班长助理岗位职责》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并不断加以完善,推动中心规范化运行。
三是应急指挥顺畅运行。今年梅汛期和4号台风“黑格比”影响期间,指挥中心为主承担起区级指挥部职能,共传达领导重要工作指示11次,下达防汛工作指令通知15次,按照应急响应等级要求24小时运转统计《防汛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储备统计表》、《人员转移统计表》、《应急响应期间水情监测表》、《汛期灾情统计表》等报表144次,组织各级别会商6次,做到了政令畅通、高效运转。编制《2020年萧山区梅汛期防汛工作资料汇编》。汛期工作得到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充分肯定。突发事件发生后,通过全区监控系统以及局里无人机、车载云台、执法单兵等设备进行视频连线,在浦阳江江堤事件、森林防灭火演练实况中发挥出明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