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保障施工安全 杭州市萧山区打造“智慧工地”
发布日期:2020-12-09 12:46 来源:萧山区应急管理局 浏览次数:

建设工程安全问题一直是建筑行业的痛点和难点,也是施工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今年,萧山众多工地实现了工地现场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来改进人、机、料、法、环各个环节组织和岗位人员相互交互的方式,辅助建筑施工管理,实现更安全、更高效、更精益的工地施工管理。

一是让人员安全有保障。在浙商银行钱江世纪城总部大楼工地,现场施工人员戴着印有二维码装有芯片的黄色安全帽,它能实现人员信息与安全帽绑定,能在后台看到每个头戴智能安全帽人员的三维定位,成为工地人员管理的“神器”。此外,当工作人员靠近危险源时,安全帽会自动预警,如果发生倒地、坠落也会及时报警,安全帽上还配有一键主动呼救、一键紧急撤离等功能,管理人员的手机上也能实时接收智能安全帽发送的报警信息。

二是让设备运行更顺畅。在机械和建筑安全上,该工地则通过传感器实现智慧化管理。如依托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塔机在线状态,记录塔机运行状态包括塔机的力与力矩、群塔作业、设备损坏等,保障塔机本身安全,并通过人脸识别绑定司机驾驶操作行为,保障人员操作安全。同时,通过安装在模板支架顶部的传感器,实时监测模板支架承受的压力、架体的竖向位移和倾斜度等内容,并实时传输到后台,及时将支模架的危险状态通过声光报警、短信发送和向平台实时传讯的模式传递出去,保证了工人现场作业的安全。浙商银行总部大楼的智慧工地平台共分为五大块,分别为人员管理、现场视频监控、机械管理、施工管理、其他智能模块,目前共有21项子系统组成,搭配众多摄像头,可以实现工地全天候、全时段的不间断监测。

三是让施工现场更智能。智慧工地平台利用智慧设备把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设备等综合运用到施工现场各项管理中,实现政府、企业、施工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建筑企业的转型升级。”“智慧工地平台”是项目“大脑”,利用数字化映射真实工地、可视化构建数字工地,真正实现了‘一张屏管理’,并且通过手机能实现远程操控。管理人员通过电脑、手机端可随时查看现场施工状态、水电等各项参数,并能实现远程操作。比如管理人员可以直接了解扬尘情况,用手机端完成喷淋系统启动和关闭;智能防疫、现场AI危险源分析、现场视频监控等子系统共同发力,维护现场施工安全。

下一步,萧山区将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等形式,用典型引路,有序推进工地智慧化建设进程,提升全区建筑工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