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底以来,浙江省安委会根据集中隔离观察点、医疗救治定点医院等涉疫重点场所突击性、高强度等特点,针对建筑物倒塌、火灾等安全风险,连续四次部署强调,找准风险隐患,科学精准施策,为全省防抗疫工作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一是及早研判风险。1月30日省安委办下发通知,要求加强对集中收治定点医院、疑似病例集中隔离区等的安全隐患排查,督促责任单位落实责任到人、措施到人。2月7日又下发通知,突出强调重点场所建筑设施和民房坍塌风险防范,督促建设等有关部门加强对临时集中隔离观察点房屋结构和建筑设施安全的隐患排查,杜绝老旧危房用于人员隔离场所,防止承重过载造成的坍塌事故。2月11日再次发文强调,要求继续加强对疫情防控重点场所和居(村)民住宅建筑安全的监管,确保不发生坍塌事故。3月9日,为深刻吸取泉州“3·7”坍塌事故教训,全省对集中医学观察点等重点场所的安全防范工作进行再强化、再排查、再整治。
二是压茬推动落实。隐患清单化管理。组织应急管理、卫生健康、住建等部门和消防救援机构等, 排摸整理全省100家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和1329个集中医学观察点的建筑设施、消防安全隐患清单,并将复工复产企业自主设立的集中隔离观察点纳入排摸重点,确保逐一见底,不留盲区。推动边梳理边整治。按照动态更新的企业、工地、宾馆等涉疫场所清单,重点检查建筑安全和消防安全等情况,督促涉疫场所管理单位建立健全风险内控机制。凡列入C级、D级危房和存在重大火灾隐患且未完成整改的,要求立即停止使用,组织人员撤离到安全场所。从严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加强隔离观察场所改造装修的安全监管执法,严肃查处野蛮装修、挖掘取土、私搭乱建等行为,坚决依法打击未办理施工许可和安全监督手续擅自施工、未经涉及单位审核并报批擅自改变房屋主体和承重结构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持续深化管控。纳入“三服务”重点。将疫情防控重点场所安全防范工作同步纳入深化“三服务”活动的重点,在服务人员选派、专业支撑、驻企服务时重点予以倾斜。要求全省选派参与“三服务”的2000名应急管理干部重点对涉疫场所开展安全服务,同时充分发挥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勘察设计单位、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和专家队伍的作用,加强与属地政府房屋使用安全常态化、网格化管理的深度融合,切实做到对涉疫场所安全隐患的科学排查,精准防控。延伸动态管理。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加强对疫情防控重点场所安全防范工作的过程管控。在全面排查涉疫场所房屋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对出租房、四层及以上砖混结构房屋、加层房屋、建筑工地临时房屋、未经专业设计施工的房屋的隐患排查,以及前一阶段暂停使用的各类酒店、文化馆等城乡房屋的使用安全,有效防范雨季对建筑物造成的叠加风险。消防救援机构按照“三天一轮全覆盖”的要求,继续滚动加强对涉疫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安委会其他成员单位也根据职责分工,将安全生产指导服务延伸到涉疫重点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