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2947/2020-1756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522号提案的答复

浙应急提〔2020〕105号

发布日期:2020-06-28 19:22 来源:办公室 浏览次数:

计伟荣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第522号提案《关于加强公共安全教育提升全民事故风险防范能力的建议》收悉。我厅会同省公安厅、省教育厅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公共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加强安全教育,提升安全知识民众普及率,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加快安全人才培养、积极组织相关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强化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提升全民事故风险防范能力。

一是加快公共安全人才培养。积极鼓励、支持高校创造条件设置安全工程类专业,加强安全工程学科建设,加快高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十三五”期间,我省重点支持中国计量大学的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立项建设一流学科(B 类),并设立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点;支持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8 所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立项建设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以中国计量大学为例,2019 年学校安全工程专业招收本科生96人,为推动安全工程相关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鼓励全省各地积极采取多种形式与相关学校联合,建立安全生产专业的学科,共同培养实用型人才。2015年原温州市安监局与温州大学瓯江学院签约,共建安全工程专业,目前在校生约120人;温州市应急管理局与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温州应急管理学院,2020年计划招生近2000名,为地方应急管理实践培养人才。海宁市应急管理局与技工学校合作,设立安全生产专业班级,为当地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岗位培养优秀人员。

二是积极组织相关专题教育活动。在每年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6月安全生产月、 10月13日国际减灾日、11月消防宣传月等重要时期,全省各地开展网上互动、网下宣讲等公共安全知识普及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在每年的6月16日安全咨询日,各地组织大型现场活动,宣传各类安全和应急救援知识,提高公民安全自救能力,增强全民公共安全意识。去年安全生产月全省以“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为主题,以安全宣传“七进”为手段,共开展各类广场宣传活动1000余场,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宣讲3348场,各有关单位组织应急管理干部宣讲3437场,专家学者、企业家进行专题讲座24760场,发放宣传资料473万余份。

三是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着力提升企业员工安全素养,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特别是结合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强化对新员工入厂的“三级培训”、老员工知识更新的复训、复产复工的安全教育、特种作业的持证上岗检查督查,进一步强化强化企业落实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主体责任。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各地纷纷通过网上答题考试、网络主播、远程教育等等方式,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四是强化校园公共安全教育。一方面,将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公共安全知识列入中小学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和相关必修课的教学内容,在高校开设安全教育选修课程,并组织编写了中小学《安全教育》和《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等专题教材,确保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帮助学生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公共安全知识。另一方面,结合校园安全工作实际需要和“安全生产月”“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5·12 防灾减灾日”等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共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和应急演练,不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安全教育普及,进一步提升全民安全素质。为贯彻落实2020年省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和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全省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省安委会于6月12日印发《全民安全素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浙安委〔2020〕12号),并在6月16日安全咨询日上正式启动,聚焦聚力思想引领、重点领域、教育培训、完善机制,落实10条具体任务,到2022年底,实现安全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安全知识全面普及、宣传阵地不断拓展、基础保障坚实有力、工作机制全面完善的目标,形成较为成熟的全民安全素养提升工作体系。

二、强化学科、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依托各高校开展公共安全领域的研究,根据社会对安全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招生计划,加快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为我省公共安全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同时,把安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层分类设计教学内容和要求,理论教育与应急演练相结合,促进学生安全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目前,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已经与浙江大学等省内重点高校签约,开展人才培养。

三、强化专题活动、创新公共安全教育方式。为适应今年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需要,把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的重点放在了线上,如网上征集、网上答题、网络直播等活动,通过加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和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加强公众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

四、强化培训教育,提升从业人员的安全能力。大力提高企业一线员工安全素养,我厅于3月5日印发《浙江省企业百万员工安全大培训实施方案》,对生产加工型小微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岗位人员,“三场所三企业”、工贸行业使用危险化学品等危险性较高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全省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等高危行业企业各类从业人员开展针对性培训,上线全省统一的安全培训平台,编写统一的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推进线上培训,全年培训人数将不少于100万,从多个维度提升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

五、深入推进 “五进”活动,扩展宣传教育覆盖面。推进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针对性制定工作方案。进企业,结合安全生产指导检查、专家入企、“三服务”活动等,帮助企业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培训、推进隐患排查;进农村,以应急进万村为抓手,结合文化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活动,制作和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和演出活动;进社区,全面发动基层网格体系作用,结合文明社区、文明城市、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通过社区、住宅小区宣传栏、户外显示屏以及发动社区老年协会、物业管理公司、志愿者组织等参与社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进学校,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完善校园安全责任体系,把安全知识教育作为各级各类学生的必学内容,充分运用社会实践、应急演练、主题活动、安全竞赛、安全文化建设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内各类安全教育;进家庭,把安全内容作为“最美家庭”“五好家庭”评选的内容,重点加强家庭燃气、用电和防火等安全知识宣讲,普及高楼火灾、交通意外、地震等应急安全逃生技能。

再次感谢您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省应急管理厅办公室 楼卿磊

联系电话:0571-81051474   传真:0571-87053072

邮编:310003



浙江省应急管理厅

2020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