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乡级应急管理体系 助力基层形成应急工作合力——金华市争创“基层党建+应急管理标准化”金华经验
发布日期:2020-06-03 17:29 来源:金华市应急管理局 浏览次数:

“锦园有险情,大家赶快转移。”近日婺城区长山乡组织了一场演练,模拟受持续强降雨影响,锦园水库发生险情,水库巡查员上报后,乡应急管理委员会立即组织开展抢险自救,应急管理中心人员进岗到位,应急相关各业务线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村应急领导小组发动党员突击队到各联系户转移人员,有条不紊完成险情处置、人员转移、应急救助等演练科目,检验了乡、村两级应急处置能力。

这是我市积极探索构建乡级应急管理体系,争创“基层党建+应急管理标准化”金华经验的一个缩影。通过示范先行、以点带面的方式,在全市9个县(市、区)和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各选定1个乡镇及所属村作为示范乡镇、村先行实施,然后总结提升,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各县(市、区)应急管理局以“基层党建+应急管理标准化”为载体,落实各乡镇(街道)成立应急管理委员会,下设应急管理中心,将应急管理各相关业务线的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纳入应急体系,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等有机融合,充分利用乡级现有的场地、硬件等资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乡级应急管理体系。

聚焦平台建设

推动乡级应急体系联动配合

在探索构建乡级应急管理体系中,各县(市、区)应急管理部门聚焦乡级应急管理综合平台和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涌现出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

金义新区建成一个500平方米的镇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将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应急救灾物资统一存放、专人管理。兰溪市在357个村(社区)完成基层防汛防台形势图编制,在图上标注兰溪市“基层党建+应急管理标准化”创建标识,防汛重点村上墙张贴公布。

婺城区应急管理局以示范乡镇为起点,初步建立乡级应急管理综合平台,统筹联通乡级平安综治、基层防汛体系、森林防灭火巡查、水利工程巡查和视频监控等信息资源,在应急管理中心实现统一登录、统一查看,提升基层应急指挥信息化水平。建成后,可以通过四个平台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微信群、预警平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实时监控镇域范围内的部分地质灾害隐患点、山塘水库、旅游景区、交通道路等重要节点,通过专兼职网格员与基层风险巡查队伍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动态掌握防汛防台隐患风险防控。

据婺城区应急管理局负责人介绍,5月底前,婺城区将全面建立19个乡(镇、街道)的应急管理综合平台,并根据各乡(镇、街道)特色定制平台界面和功能。

义乌市应急管理局在乡(镇、街道)成立应急管理委员会,下设应急管理中心,与乡(镇、街道)基层治理四平台有机融合,将水雨情、气象、水库巡查、森林防火监控、雪亮工程等各类应用监测系统,根据实际情况接入乡(镇、街道)。同时,义乌市应急管理局与水务局、建设局、交通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业务系统,初步实现信息共享,建立科学统筹调度机制。

金华开发区应急管理局在人工巡查基础上,依托综管通平台和联网监控摄像,与“四个平台”整合,实现在线监控、预防、上报、指导突发警情,新建立多人在线视频交流联动平台,有效保障信息传达的效率和指导指令下达的精准性。

强化队伍建设

打通应急管理工作最后一公里

去年8月,“利奇马”台风过后,婺城区应急管理局在安地镇成立应急管理委员会,初步建立“一站五线三队伍”的镇应急工作体系,将镇党委书记作为应急委主任,镇长和党委副书记两人为应急委副主任,消防、人武、民政、水利、林业和自然资源等业务线分管领导为应急委成员。

婺城区的“1+X+3”工作机制,将应急管理各相关业务线的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纳入应急体系,强化应急力量。如在防汛工作中,应急线负责统筹协调,水利线负责巡查管理、隐患整改和技术指导等,充分发挥原有专业力量的业务能力和乡级应急体系联动配合的实战能力,提升基层综合应急的工作水平。

义乌市应急管理局强化“党建引领”,依托“红色网格”建组织,整合各方力量建队伍,建立了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作战体系。义乌市应急管理委员会下设防汛防台抗旱、森林防灭火和地质灾害、防震和减灾救灾、人民防空4个专项指挥部;14个乡(镇、街道)成立应急管理委员会,下设应急管理中心;544个村(社区)成立应急管理工作小组,结合“党建+单元”,将入户通知、避险转移、抗灾自救等应急管理工作职责纳入“红色网格”,实现进村入户到人,打通应急管理工作最后一公里。

目前,义乌市14个乡(镇、街道)均已建立党员应急突击队、应急抢险专业队伍。每个乡(镇、街道)都建立自然灾害巡察队伍,将山塘水库巡查员、护林员等各类自然灾害巡查员汇总登记,明确责任,分片到人。

金义新区每半年组织一次村、企安全网格员培训,加强各网格的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同时,积极整合乡镇民兵排、森林防灭火队伍,完善应急抢险专业队,并通过应急演练、比武演练、开展应急救援培训,逐步提升队伍专业素养。

立足标准化建设

打造“基层党建+应急管理标准化”金华模式

4月23日,我市组织召开金华市“基层党建+应急管理标准化”现场会,全面深入推进我市“基层党建+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提升基层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化解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张伟亚对全市推进“基层党建+应急管理标准化”工作进行部署。他强调,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级各有关部门全面扎实深入开展“基层党建+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强化组织领导、网格管理和监测预警,形成工作合力,压实基层责任,提升风险识别能力,注重实效,加快推进“基层党建+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要突出区域特色,完善长效机制,抓实各项措施,统筹兼顾,争创“基层党建+应急管理标准化”金华经验。

市应急办牵头开展“基层党建+应急管理标准化”调研,并下发《关于推进“基层党建+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推进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同时,牵头相关部门制定并下发《金华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党建+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指南》和30项标准化工作制度,细化工作内容和建设标准,规范各级各类应急流程,推进乡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六个有”(有固定办事机构、有应急预案、有信息化系统、有应急队伍、有物资装备、有宣传培训)和村(社区)避灾自救“七个一”(一张责任网格清单、一张人员避险转移图、一套简易监测预警设备、一处避灾安置场所、一批紧急避灾物资、一组警示标识、一次培训演练)标准化建设,打造“基层党建+应急管理标准化”的金华模式。

截至目前,“基层党建+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在全市150个乡(镇、街道)全面铺开,已建成115支乡级党员应急突击队,134支应急抢险专业队,131个乡镇应急物资仓库,2105个应急避灾场所,115个乡(镇、街道)将入户通知、避险转移、抗灾自救等应急管理工作纳入“红色网络”,115个乡(镇、街道)完成预案的修订修编、落实培训并组织参与预案演练。各地整合现有山塘水库巡查员、山洪灾害预警员、森林防火巡防员等队伍,充实党员干部、网格员等骨干力量,基本形成集中管理、综合使用、全面覆盖的基层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巡查队伍,规模约4.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