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2947/2020-1755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20号提案的答复

浙应急提〔2020〕110号

发布日期:2020-06-30 11:09 来源:应急救援和预案管理处 浏览次数:

民盟浙江省委员会:

贵单位在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增强化解重大风险能力的建议》(政协20号)收悉。提案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我们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基层应急管理组织力量薄弱,是应急管理的突出短板。2019年,省应急管理厅就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力量开展专题调查研究,今年即将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着力加强基层应急管理队伍和力量建设,提升基层应急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突破口:一是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平台。全力推动基层应急管理融入基层治理四平台,进一步优化网格,重点在工业功能区设立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专属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形成资源共享、联动共管、全面覆盖的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体系。二是加强基层站所建设。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将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重点是健全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在推动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企业分布、产业结构、人口密度、自然条件等要素,科学分类合理配置人员,并探索推动基层应急管理站所与消防站有效对接,合理配置专业力量。三是推进基层社会化服务。将社会化服务中介机构纳入平台统一管理,积极推进专家工作站、常驻第三方服务机构、企业互助平台、安全生产体检站等服务模式,特别是拓宽破解中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难题的途径,加快建立主体多元、覆盖全面、机制灵活的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浙江模式”。

二、关于推进综合应急指挥救援平台建设

省应急管理厅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推进数字建设应用化,以信息化提升应急管理现代化。2020年,重点推进自然灾害、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两个平台建设。一是建设应急数据“一中心”。全面完成与省大数据局以及公安、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卫生健康等部门的对接,并同步各市县应急管理部门数据,初步建成应急管理数据中心。二是绘制应急资源“一张图”。汇聚全省应急资源、重点目标、救援力量、人员定位、避灾安置等信息,初步建成应急资源“一张图”,实现救援指挥调度时数据资源的动态展示、分析,为应急管理全过程智慧管理提供支撑。三是融合应急通信“一张网”。建成全省应急指挥信息网和视频会议系统,并逐步推进卫星通信网、融合通信网系统建设,形成通信“一张网”,全面融合从救援现场到指挥大厅的各类语音、视频和数据业务,实现可视化指挥。四是推进应急指挥“一平台”。结合应急指挥中心场所建设,联通公安、交通、建设和消防救援机构的应急指挥网络,形成省级应急联动机制;年底前打通省市县三级指挥平台,并逐步延伸至乡镇,确保一个指挥体系、一个指令到底。依托指挥平台建设,完成防汛防台、应急物资综合管理、危化监测预警、值班值守等业务系统建设,特别是做好应急管理APP开发应用,推进信息化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

目前,省应急综合指挥平台横向已接入省水利厅水雨情信息展示系统、实时卫星云图、大型水库GPRS通讯水情自动报汛系统以及全球眼防汛视频调度等系统,省气象局的防灾减灾决策服务云平台,省自然资源厅的地质灾害防治系统,省林业局的森林火灾监控系统,省交通运输厅的全省道路交通视频监控系统,“雪亮工程”50万路视频监控等;纵向通过省政府电子政府视联网与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互联互通,实现视频会商和指挥调度。

三、关于推进应急救援专业化、社会化力量建设

围绕应急救援统一、有序的目标,加快构建全省一盘棋、协同高效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从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看,我省现有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各类应急救援队伍425支,总人数达41229人,主要包括应急管理部门管理的专业救援队伍、社会应急力量和应急管理部门统筹的相关行业企业应急保障队伍。其中,有专业救援队伍102支(其中含20支森林机降队伍),救援队员3850人(含专职人员1631人、兼职人员2219人),主要有危险化学品、矿山、森林消防、地质灾害、防汛抗旱5大类(其中,省级专业骨干队伍19支,有救援队员1134人,专职人员875人、兼职人员259人)。从社会应急力量看,目前经应急管理部门信息登记核实的社会应急力量33403人(含专职人员625人、核心队员7616人、志愿者2997人),主要有水上救援、城市搜救、山地救援、绳索救援等4大类。省级队伍11支,有救援队员3770人,专职人员64人、核心队员713人、志愿者2997人。我们计划今年将再培育3-5支省级应急救援骨干队伍和专业救援力量,培育50支社会救援力量,各市培育2支50人-100人的市级综合森林火灾应急救援队伍(舟山、嘉兴各1支)。搭建全省性的应急处置演练交流平台,完善各类救援队伍同训共练的救援合作机制,下半年适当的时候将组织1次全省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进一步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四、关于完善基层应急保障体系

完善基层应急保障体系,提高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一是落实执法装备和应急器材保障。2020年6月底前,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到位,配齐执法记录仪、便携式检测仪、移动执法终端等执法专用装备。按规定配备必要的执法车辆和应急救援车辆,鼓励和支持地方根据实际情况配备新能源四轮车辆,每个乡镇(街道)至少配备1辆。全面推进村(社区)应急器材“5+X”标准配备,2020年主汛期前实现小型发电机、带动力排水泵、微型消防站、手持扩音器配备到每个村(社区),受灾后可能出现无法确保应急通信畅通的村(社区)须配置卫星电话。利用好无人机等装备在应急救援时的高空侦察、远程投递等功能。物资采购可通过省政采云或市级政府统一询价,财政分级负担。二是加强培训,赋能基层。注重干部应急知识和素养提升,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要将应急管理知识内容纳入主体班次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制定规划,分类分级开展应急管理干部轮训,3年内实现基层应急管理干部轮训一遍。围绕防汛防台“六个一”(识别一张图、研判一张单、管控一张表、指挥一平台、应急一指南、案例一个库)工作体系,组织开展防汛防台“1+11+N”专题培训,重点加强县乡村防汛责任人和基层一线干部的培训,2020年主汛期前全省完成一轮防汛防台专题业务培训。加强网格员培训,提高排查发现和协助处置能力,2020年底全省乡镇(街道)100%完成网格员应急管理业务培训。三是落实应急管理队伍激励保障措施。大力营造“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浓厚氛围,不断提振基层应急管理干部精气神。保持基层应急管理队伍相对稳定,树立实干担当用人导向,积极选派有发展潜力的干部到应急管理岗位吃劲磨砺,对成绩突出的优先提拔使用。全面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岗位津贴等保障政策,探索推行值班补助制度,积极执行基层应急管理人员的工伤、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抚恤政策,参照类似部门人员待遇标准合理确定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待遇,有关经费纳入地方财政保障范围。建立安全生产权力和责任清单,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追责,确保容错免责机制有效实施。积极落实及时奖励制度,对在应急管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及时予以表彰奖励,提升职业荣誉感和吸引力。四是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保障机制。从2020年开始,通过三年时间,力争建成省、市、县(市、区)三级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体系。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实现全省各级各类应急保障统计一本账、管理一平台、调配一平台、调配一张网的目标,建立救灾物资储备使用管理联动机制。省应急管理厅会同省粮食物资局、省发展改革委制定出台了《浙江省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办法》,将进一步规范全省救灾物资储备、购置、调拨、使用、回收和轮换管理等工作程序。

感谢贵单位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省应急管理厅应急救援处  吴  彪

联系电话:0571-87057912  传真:0571-87053072

邮编:310007




浙江省应急管理厅

2020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