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县“五个到位”有力防御第六轮高强度暴雨侵袭
发布日期:2020-07-01 09:39 来源:衢州市应急管理局 浏览次数:

常山县自5月29日入梅后,先后经历六轮降雨过程,全县面雨量635.2毫米,降雨量最大的新昌乡西源村降雨861.8毫米。其中6月30日凌晨遭受入梅后第六轮强降雨侵袭,全县自北而南普降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全县面雨量181.9毫米,最大为新昌乡西源村283.5毫米。“6.30”大暴雨是近二十年来所遭受的较高强度暴雨侵袭,强度已经超过2011年“6.19”洪灾(面雨量155.7毫米,最大降雨量青石镇桥亭站232毫米)。6月30日3时20分,县防汛指挥部按《常山县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7时10分将防汛应急响应等级迅速提升为Ⅲ级,10时30分再次将防汛应急响应等级提升为Ⅰ级,即最高等级。面对汛情,全县上下齐心协力、严防死守、全力迎战,全力以赴做好强降雨防范工作。截至目前,全县未发生人员因灾伤亡事件。

一、紧急部署,全员到岗到位。县委书记潘晓辉一线督导青石镇、天马街道、白石镇防汛工作,现场查看青石镇048省道道路损毁工程、桃园小区内涝、十八里村农作物受灾等情况。上午8时30分,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少华进驻防汛指挥部,主持召开防汛紧急调度会,对11个重点乡镇(街道)进行视频调度,针对当前防汛最突出的南门溪小流域洪水、常山港泄洪等问题作出具体部署。从调度情况来看,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对面上情况掌握清楚,镇村两级党员干部全部到岗到位,迅速开展防汛抗洪工作。上午11时,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何健参加陈锦标常务视频连线,根据最新指示精神第一时间奔赴十里山、五联村、辉埠村、枧头村等地指导抢险救灾工作。

二、提前扩面,精准布防到位。提前:针对本轮强降雨,县防指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根据气象、林水等预警信息,于6月29日17时30分发布《关于做好入梅后第六轮强降雨防范工作的通知》,做到工作提前部署,风险提前研判,干部提前进岗。扩面:就是在会商研判基础上提升响应等级,要求各级做到风险排查扩面,人员转移扩面,应急准备扩面。通过提前扩面,突出巡查、撤离、转移,做到危险区域人员“应撤尽撤、应撤早撤”,有效应对风险。

三、三级下沉,责任落实到位。各级党政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县镇村重心下沉,县级领导分片包乡镇指导、帮助、督促镇村两级做好防汛工作;乡镇领导包片驻村,村两委干部、网格员包户到人,严防死守,加密巡查。县应急管理局、资规局、农业农村局等专业部门都派指导组到重点乡镇(街道)指导抗洪抢险工作。从面上督导情况来看,各级各部门强降雨期间都严格落实主要领导带班、24小时巡查巡检制度,确保各项责任落实落地落细。

四、及时预警,群众转移到位。建立应急管理、资规、林水、气象等多部门组成的会商研判综合应对机制、预报预警快速反应机制、复盘分析整改提升机制,实现从气象预报、水雨测报、灾害预警、应急响应、工作部署、指令执行、信息反馈的全链条管理形成工作合力。期间,应急、林水、气象等部门紧密协作,及时发布预警,共发送小流域山洪预警信息22718条,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到村、到户、到人,保障基层提前实施危险区域人员转移。基层一线责任人员坚守岗位,认真履职,开展拉网式、全覆盖、24小时全天候动态排查,不留死角,坚决果断转移受威胁群众。

五、区域作战,抢险救援到位。根据受灾情况全县按照南门溪、常山港、各乡镇(街道)三个作战模块,集中力量抢险救灾。针对南门溪小流域洪水防御问题,县防指第一时间制定南门溪堤防封堵方案,由戴根林常委负责现场总指挥,县林水局牵头,应急管理、住建、天马街道等单位协同配合。县应急管理局、天马街道调集民兵连100多人,以最快速度完成缺口封堵作业,保障了城区防洪安全。常山港沿线由何健常务担任总指挥,应急管理局进行统一指挥调度,组织消防救援大队、红十字救援队、人武部民兵连等县级层面救援力量200多人开展抢险救援,坚决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各乡镇(街道)各自为战,干群一心,齐力抗洪,防御措施扎实,抢险救援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