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管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巩固和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效能,创新安全风险预防控制体系,永嘉县安委办根据新时代安全生产治理数据化、精细化、闭环化、高效化要求,结合该县实际,构建安全生产五色风险防控体系,筑牢全天候安全生产监管“防护网”。
一、坚持全县监管“一盘棋”,发挥基层网格治理体系核心作用
一是县级层面发挥统一领导作用。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尊重客观、实事求是、坚持标准、严格把关、统一领导、分级实施”的要求,在对全县范围内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全面考评的基础上,依托大数据平台,按照“绿、蓝、黄、橙、红”五色标准,分别确定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网格、乡镇(街道)的安全生产分类管理等级,实施相应频次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并将评定风险色在数据平台显示,做到“情况清、底数明”,切实提升安全监管效能和监管水平,有效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二是乡镇层面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各乡镇(街道)充分认识到构建安全生产五色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工作对推进我县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构建安全生产五色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工作的各项任务和要求。同时强化协调,及时解决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指导工作措施落实。
三是网格层面发挥监管核心作用。安全生产工作五色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以落实基层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为核心,以属地管理、分级管理为原则,充分整合基层安全生产管理资源,将生产经营单位化整为零纳入单元网格管理,消除管理盲区,真正实现基层安全管理全覆盖。同时,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不断提高基层安全监管的效能。
二、坚持平台推广“两步走”,体现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示范作用
一是突出试点打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确保五色风险防控体系顺利建成,县安委办6月份在乌牛街道进行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全力做好业务指导;秉承积极稳妥、先易后难、重点突破的基本原则,全速推进体系建设,在试点过程中,大力完善五色风险防控体系。
二是全面部署推广,明确任务倒逼时间。7月伊始,各乡镇(街道)结合实际,分析确定本次安全生产五色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工作要求、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细分区域、明确责任、倒排时间表,在7月15日前制定具体方案并报县安委办备案,同时要迅速做好动员部署,把各项工作要求传达到基层和生产经营单位,7月15日前完成第一轮企业自查录入,7月30日之前完成第一轮网格巡查录入。
三、坚持日常巡查“三定量”,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作用
一是构建四级网络,做到管理定级。以行政区域为基本单位,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划分、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的原则,构建县、乡镇(街道)、网格、企业四级责任网络。县级网络以县人民政府为基本单位,县安委办负责日常工作,每半月抽查不少于2个网格的安全生产情况,每月对全县五色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情况进行通报。乡镇(街道)级以乡镇(街道)人民政府为基本单位,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主要责任人,每月抽查辖区20%网格的安全生产情况,各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服务中心根据执法计划不定期开展抽查并每月对网格巡查上报的重大安全隐患进行处置或上报。网格级以村居(社区)为基本单位,根据网格内企业风险色等级进行对应频次的巡查并录入。企业级以企业为基本单位,企业主体责任人负责本企业日常安全生产,每月进行至少一次隐患自查并录入。
二是明确网格职责,做到责任定人。将日常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各级网格,落实到每个网格人员。结合我县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基层网格(包括乡镇(街道)班子成员、驻村干部、村居干部、协管员)主要工作职责为:摸清工作责任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底数,建立数据库,录入信息平台,实时更新。定期开展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工作责任区内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存在安全隐患并录入平台,上报乡镇(街道),由乡镇(街道)统一处置并抄告相关部门。指导督促工作责任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隐患自查自改自报,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措施,确保隐患按时整改到位。基层网格人员的其他工作职责由各地根据当地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情况确定。
三是细分风险等级,做到工作定量。㈠绿色类生产经营单位作为安全生产指导服务对象,以生产经营单位自我管理为主,县各有关部门主要提供安全生产技术服务,协助健全安全生产机制,指导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创建,一般每季度至少检查1次。㈡蓝色类生产经营单位作为良好监督检查对象,在生产经营单位自我管理的基础上,加大指导管理力度,每2个月至少检查1次。㈢黄色类生产经营单位作为一般监督检查对象,实行定期监督管理,每月至少检查1次。㈣橙色类生产经营单位作为重点监督检查对象,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工作制度。㈤红色类生产经营单位为严厉打击取缔对象,作为安全生产日常巡查和“打非治违”的重点对象,开展联合整治直至整改完毕或依法予以取缔。县安委办将在体系建设过程中开展不定期督查,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四、坚持动态管理“四突破”,提升五色风险防控体系管理作用
深入发挥安全生产工作五色风险防控体系管理优势,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等级实行五色动态管理。通过努力,最终达到“扩大绿色、提升蓝色、减少橙、黄色、消灭红色”的目标。
一是企业自我管理,落实主体责任大突破。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依规开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建立规范、持续、有效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程序,企业安全管理员要依托五色风险防控平台开展精准自我管理,推动生产经营单位由被动接受安全监管向主动开展安全管理转变。
二是网格实时监管,安全监管措施大突破。最大限度地整合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和自然人的资源,充分发挥基层安全生产监管网格的“雷达”和“探头”作用,网格工作人员利用五色风险防控平台进行实时监管,弥补安全监管力量不足的缺陷,实现安全监管全覆盖,推动安全监管由“单打独斗”向建立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转变。
三是探索事前追责,行政执法力度大突破。通过企业自查、网格排查,及时发现、打击工矿商贸行业各种安全生产领域非法违法行为,严肃查处生产经营单位隐患不查、不改、不报行为,同时积极探索事故前追刑责机制,通过安全生产执法联动、管理联抓、问题联治、信息联通的举措,推进安全生产事后追责向事前追责转变。
四是应用平台监管,信息化监管大突破。建立起以安全生产为网络终端的监管信息平台,覆盖全县所有乡镇(街道)、网格,将工贸行业企业全面录入平台。应用平台监管,内置行业隐患自查标准,实现线上线下有效监管。将安全监管基础业务集于一体,进一步扩大使用覆盖率,提高政府部门和企业隐患排查全员参与率,推动企业健全完善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工作机制,确保隐患排查、治理闭环化,实现隐患排查治理与企业主体责任“最后一公里”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