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作了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讲话,国家防总和太湖流域防总对当前防汛救灾作了工作部署。省委书记车俊,省长、省防指指挥长袁家军对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提出明确要求。我省刚刚于7月18日出梅,将进入伏季高温少雨和台风多发期,同时太湖仍处于高水位,防汛形势仍然严峻。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战梅汛、迎战台汛”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做好防汛防台抗旱救灾各项工作,特通知如下:
一、全力打赢太湖流域防汛抗洪硬仗。7月19日8时太湖水位4.71米(吴淞高程),仍超保证水位,苕溪和杭嘉湖平原水位逐步回落,但仍高水位运行,存在流域性洪水风险。各地要按照国家防总和太湖流域防总要求,做好太浦河大流量泄洪期间工程运行安全等工作,切实做好太湖流域防汛抗洪工作。一是切实强化堤库巡查和严密防守。杭嘉湖地区要对钱塘江流域、苕溪流域等长时间高水位运行的堤防加强巡查,对堤防、水库山塘、涵闸等进行隐患排摸整改,避免发生次生灾害,特别是湖州市对环湖大堤等重要堤防要继续保持24小时百米一人巡查,确保险情第一时间发现、上报、处置。二是加强船舶航行管理。省级有关部门和湖州、杭州、嘉兴等地要加强航道巡查监控,防止船舶对河道堤岸安全造成影响,以及船舶集中停泊形成阻水,影响洪水下泄;航道水位超过最高通航水位时,要及时实施禁航措施。三是发挥水利工程防洪减灾作用。各级防指要加强统筹协调,水利部门要统筹防汛、抗旱供水,科学预报,蓄泄兼筹,精准调度水库、闸泵等水利工程,尽快降低苕溪和杭嘉湖东部平原水位,充分发挥工程的防灾减灾作用。四是继续抓好小流域山洪和地质灾害防御。出梅后,强对流天气增多,局地强降雨极易引发小流域山洪和地质灾害,各级防指要加强会商研判,强化点对点指导,及时预警。
二、着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各地要按照省防指办、省减灾办《关于抓紧做好梅汛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通知》要求,特别是杭州淳安、建德、桐庐和衢州开化、江山等受灾较严重的17个县(市、区),要迅速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一是细致做好灾情核查工作。杭州、衢州、绍兴、湖州、嘉兴等地要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开展灾情核查,力争在灾情稳定后5日内完成灾情数据的核定工作。二是妥善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分层分类做好受灾群众救助、回流工作,落实补助资金,在最短时间内将政策性农房保险、农业保险以及相关商业保险的理赔款支付到位,强化倒损房安全鉴定和恢复重建,今年年底前让所有受灾群众住上安全、适用的住房,防止因灾致贫返贫。三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修复工作。受灾地区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尽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及时抢修水利、电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尽快恢复工程设施防洪能力,组织带领受灾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三、落实落细举措准备迎战台汛。立足于“防大汛、防强台、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未雨绸缪、全力以赴,为打赢防汛防台的攻坚战做好准备。一要全面落实防汛防台责任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三地一窗口”的使命担当,切实担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各地防指成员要迅速调整到位,全面落实“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到人”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二要开展风险隐患再排查再整改。要全面消除风险隐患,做到“零容忍,全覆盖,无死角”,聚焦病塘险库、地质灾害、水毁设施、城乡危旧房等风险,督促指导沿海县(市、区)对海塘、沿海平原排水口门等防御台风暴潮第一道防线开展一次全面检查,全面排查城镇危房、农村危旧房等隐患点,切实做到立查立改。三要统筹做好救援力量调配和防汛救灾物资装备保障。市县两级防指要全面摸清辖区内专业抢险、社会救援、企业等可以参与抢险救援的力量情况,加强消防救援队伍、专业救援力量、社会应急力量的统一指挥,密切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对接,落实航空救援常态化备勤。要摸清社会抢险物资底数,及时补充梅汛期消耗的救灾物资和抢险救援物料,做到遇险急需时能第一时间调用征用;各地必须在台风来临前将卫星电话、排水泵、应急发电机等基层应急“三大件”按要求到位。四要完善数字化平台助推防汛防台能力提升。要加快自然灾害数字化平台投入实战应用,通过“浙江安全码”应用实现台风期间人员转移精密智控,组织开展综合应急指挥、救援调度模拟、可视化连线等实战演练和桌面推演;要通过省市县乡层层组织培训,确保负责人员转移的2.7万防汛责任人能熟练操作,加快线上线下和省市县乡一体化联动。五要坚持防台抗旱两手抓。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及时掌握水库河网蓄水情况,分析蓄供水变化,一旦出现旱情,按预案科学应对,加强水源调度管理,确保供水安全。同时,要严防旱涝急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