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作为鞋业之都,对生产粉胶、黄胶和强力胶等鞋胶需求量大,然而此类产品生产安全门槛高,要求极严,因此很多不法商家心存侥幸,为谋取私利铤而走险,违法违规生产,此类事件层出不穷。
据了解,粉胶、黄胶和强力胶的生产通常使用溶剂油、二氯丙烷等易燃液体,这些与大部分原料均属于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同时二氯甲烷等原料还有一定的毒害性。而作为生产设备的反应釜,若设备本身安全性能不足,极易导致燃爆事故,且非法生产点安全生产条件严重不符合规定,操作人员往往不具备专业知识,安全意识差,具有较大的事故风险,易造成严重事故,危害百姓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面对如此严峻的安全形势,今年以来,温州市应急管理局不断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夯实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基础,以“一切从高的标准、一切从严的态势”,全覆盖、零容忍打击危化品违法违规生产行为,确保城市安全有序运行。
一、拉网式排查,把风险管控“严”起来。在前期排查的基础上,继续在全市范围内深化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按照“四个一律”的要求,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严处一起,对非法生产、储存设施发现一处,取缔一处,特别是针对违法生产现象,精准排查,彻底消除事故风险隐患。市局组织各级执法力量同步开展拉网式的排查起底,特别是要对全市各类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出租厂房(仓库)、民房和已关停的化工生产、储存企业进行重点排查,不放过每一处厂房、每一间仓库,查出藏匿在各个角落的危化品非法生产行为。
以鹿城为例,在专项行动中接连查处10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和窝点,查获反应釜18个,危化品约28吨,现已立案调查10起,涉案金额达100余万元,目前10处窝点均已取缔,及时消除了事故风险隐患。
二、专业化打击,把工作效能“提”起来。为及时、妥善处置全市范围内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市局针对查封企业工艺、装置、物料的问题和特点,深入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分析,严密组织专业团队开展化工生产、储存装置及设施的拆除和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工作,确保消除事故风险隐患。以鹿城为例,5月27日,组织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力量,调用叉车等专用车辆和工具对位于藤桥镇戍浦南路85弄5号民房内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进行拆除作业,整个过程耗时一天完成了拆除和搬离,目前反应釜内的危化品已被抽离同现场其他成品转运至专用仓库,消除了该居民聚集区的重大事故风险隐患。
三、全方面侦察,把线索问题“统”起来。非法生产的犯罪线索往往来之不易,且迷雾重重,非法生产危险化学品的商家普遍狡猾并具有一定的反侦察手段,他们将生产、储存的场地设置在很隐蔽的地方,例如郊区、山间等,在运输、交易过程都会回避正常上班时间段,不易被发现,人员选用外来员工,复杂且流动性大,不易被发现。由于侦察手段和设备有限,多数执法人员只能采取走访、跟踪、蹲守等传统的侦察手段,全天候盯梢,在一丝一毫的线索中顺藤摸瓜,挖出整个案件,过程充满危险,但执法人员为了全市安全无惧险阻。5月21日,根据温州市应急管理局监察支队提供的线索,永嘉应急管理局监察大队执法人员仅凭一张照片和一个定位,组织桥头镇应急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驻村干部,通过一整天的走访,在桥头镇花岩头村临近瓯江边的一个民房中,查获一家非法生产鞋胶的加工厂,现场查获三个反应釜,和二十余桶(每桶十几公斤)已生产的鞋胶,现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
四、常态化监管,把后续督导“抓”起来。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打非治违”行动,充分利用媒体和网络进行广泛宣传,群策群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和危化品从业单位充分认识危化品领域非法违法行为的严重危害性,动员全社会参与危化品违法生产专项行动中,开通24小时举报热线,建立举报线索查处情况备案制度,做到有举必查、查实必惩。同时将“打非治违”危化企业专项治理工作列入全年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开展专项督查,组织专项暗访和督查,进行工作月通报,促进行动的深入开展。对部署不认真、措施不得力、排查不细致、整改不彻底,整治后非法违法行为仍持续存在的,一经举报查实或检查发现,严肃处理;造成事故或严重后果的,要根据情节轻重,追究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