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2947/2020-1542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镇海区构筑危险化学品运输“全链条”安全防控体系
“6.13”事故后,镇海区先后两次召开常委会听取危险品运输监管汇报,先后制定10个专项方案,进一步健全多部门协同、信息化支撑的危险化学品运输“全链条”安全防控体系,提升行业综合治理能力。
一、严把企业准入关,提升行业管理水平。一是完善分级分类管理。邀请第三方机构对区内36家危运企业进行科学评级,对A级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对C级或提升整改不力的企业,实施末位淘汰,形成奖优罚劣的管理态势。二是提高准入门槛。区建交局联合区公安分局制定区外危运企业备案管理办法,依托镇海区危化品道路运输监控平台数据,对备案企业实施“红、黄、绿”三色预警动态评价,红色预警企业按管理办法限制进入镇海区开展危运经营活动。三是强化行业引导。做大做强区内危险化学品经营运输仓储协会,定期召开讨论会、安全专题讲座,交流危运管理先进经验,通过行业自律促进危运企业降本增效、安全发展。
二、拧紧充装源头关,降低危运源头风险。一是督促企业“应接尽接”。要求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在充装环节现场安装视频监控,并在9月底前做好与镇海区危化品道路运输监控平台端口对接,完成充装作业视频监控全覆盖、全整合、全接入,应急部门能够实时查看充装现场情况,最大程度管控危化品充装源头风险。二是规范充装和装卸环节作业。结合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对危化取证企业、重点使用危化品企业的充装和装卸环节加强执法检查,借助平台预警功能掌握全时段隐患问题,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倒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是建立运输企业择优机制。引导危化品生产经营企业对产品运输采用配送制,对运输企业的选择实施招投标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大对企业资质和安全管理水平的考量。减少危化品生产经营企业任由客户自行选择安全资质低下、低价竞标的物流运输企业现象,从源头上杜绝不符合安全资质条件的物流运输企业进入我区开展危化品道路运输。
三、强化基础保障关,完善危运配套服务。一是加快危运平台2.0建设。升级技术设备平台,完善线上监管模式和平台算法,智能识别视频监控中的违规行为,及时预警企业和推送职能部门,年底前将正式投用。二是推进危运停车场选址建设。石化区管委会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计划开展选址建设,建成后区内将拥有近1100个空载停车位及200个满车停靠的应急车位,有效管控危运车辆停靠混乱的安全隐患,减缓监管压力。三是整治高速口隐患。资规部门对蛟川高速口-镇海大道交叉口进行多次实地调研后提出整改方案,计划通过重塑交通流线、扩大转弯半径、增强交通设施等改造思路,切实消除该高速口现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确保区内危化品进出高速唯一通道的畅通。
四、突出应急救援关,筑牢事故最后防线。一是健全危化品救援联动协同体系。完善区社会应急联动机制和部门应急救援协同机制,优化与7支企业专职消防队和有6支危化品专业救援队伍联动机制,构建可视化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实现统一接警、统一指挥。二是加强物资装备保障。将政府储备、企业及社会储备等有机结合,对大型救援装备、工程车辆、黄沙、泡沫等应急救援物资采用常规储备和协议储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储备,确保能够满足应对危化品等领域事故处置需要。三是强化危化品技能培训和演练。建立健全常用危化品应急处置和防护目录手册,组建应急管理专家队伍,为危化品应急救援处置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支撑。建立消防救援队伍、专业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队伍同训共练等机制,加强应急处置和个人防护技能等专业培训,全面提升危化品、道路交通、人员救护等领域的救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