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统筹做好防汛防台与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应对汛情疫情“双叠加”影响,确保转移安置人员生命安全,区应急局坚持“四个早”原则,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人员防灾避险安置工作。
一是早部署,提高基层防灾减灾能力。组织召开全区灾害信息员视频培训会议,专题学习《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了解保险工作及理赔流程,并对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进行现场演示操作,切实提高基层灾情管理能力和防灾减灾救助。坚持关口前移与网格兜底相统一,成立避灾安置场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基层社区防控架构,实现上下联动;建立常态化精准防控体制机制,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抓好组织动员、健康教育、重点人员管理、环境卫生治理、防疫物资准备等工作,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户、落实到人。
二是早准备,有效落实应急物资保障。专人专责,定期开展避灾安置场所清洁消毒工作,加大休息室、活动室、办公室等人群易集中区域以及卫生间、洗浴间、垃圾房等公共部位的卫生和消毒频次,并做好消毒记录,形成溯源管理;建立健全物资应急采购、协议储备和紧急调拨机制,及时采购和补充防汛类、生活类等救灾保障物资,做到制度、物资保障“双落实”。目前已采购避灾安置场所测温仪25个、一次性口罩1000只、一次性手套750副、一次性防护服122件等防疫物资,分置在安置场所休息室、洗浴间等人员集中场所。
三是早发现,严格监测人员健康信息。实行“凭码入场”原则,转移安置人员须持“健康码”绿码且体温正常,方可登记进入避灾安置场所。体温异常、“健康码”为红码或黄码者,则启用“特殊人员休息室”或“临时值班室”安排入内临时隔离,并按照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规程送医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且无重点地区旅居史,再安排其回避灾安置场所。
四是早宣传,提高公众防护意识。持续加大避灾安置场所防灾防疫宣传力度,基于避灾安置场所原有防灾减灾知识宣传资料基础,增加卫生健康、传染病预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知识内容,做到防汛、防疫“双管齐下”;依托“海曙应急管理”公众号,不定期推送最新汛情、气象等情况,同步发布灾情自救、防护等公共安全知识,切实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