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应急管理局“查隐患、强防范、重宣传”全力打好防汛减灾攻坚战
发布日期:2020-07-09 16:14 来源:台州市应急管理局 浏览次数:

当前,全国已全面进入汛期,极端天气频发,尤其南方多地发生持续强降雨,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今年我市气象灾害偏重,近期强降雨不断,防汛工作进入了关键时刻。日前,市应急管理局围绕“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摆在第一位”及时开展防汛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以高压态势筑牢安全防线。

  1. 全面排查除隐患,固强防汛减灾“保障网”。

1.全面开展“拉网式”排查。全面实行市领导包镇、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到人的工作机制,及时调整了市、镇、村三级1万多名防汛责任人,确保防汛责任无缝对接。全面开展全市汛前防汛安全大检查工作,对查摆的问题,逐一分解整改责任到各相关单位,落实跟踪挂牌销号制度。至目前,共投入检查人员2320多人次,检查处数2100多处,梳理重点隐患项目34项。

2.严格实行动态跟踪督办。对各地隐患整改情况和备汛防灾情况进行不定期督查,严格动态跟踪督办,确保及早消除水利工程、地质灾害等防汛工程隐患,强化防汛非工程措施薄弱环节,全面保障全市度汛安全。同时,加大督促相关责任部门抓好71项“台风洪涝灾害科学防控能力提升工作任务”的落实。3月份以来,共组织开展各类防汛防台督查10次,其中上级领导参与6次。

  3.切实抓牢重点区域巡查。5月29日入梅后,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先后发文部署了梅汛强降雨防范和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召开全市山洪灾害防御视频调度会,会后组织各地开展重点区域巡查。共出动29个检查组,巡查了12座病险水库(山塘)、4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91个自然村落和4处城镇积水点。

 二、联防联动强防范,确保精准有序“带节奏”。

1.镇村联动,建成“六个一”工作机制聚焦地质灾害、城市内涝、防洪排涝、应急统筹机制和应急能力建设,建立识别一张图、研判一张单、管控一张表、指挥一平台、应急一指南、案例一个库“六个一”工作体系。此外,按照基层防汛防台体系“镇级七个有,村级八个一”建设要求,完成镇村防汛防台责任人全面更新录入省基层防汛防台信息平台,更新录入和制作发放全市645张村级防汛防台形势图,全面形成“镇自为战、村自为战”防汛防台工作形势。

2.部门协同,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联合气象、自然资源、农水等部门,多次开展预报预警,指导各地提前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工作;联合气象部门起草制定《温岭市重大(突发)气象灾害预警快速响应机制》,开展每月历史灾害提醒,对日降雨量100毫米以上的灾害性天气进行统计发布和提醒预警。如针对5月30日、6月3日、6月5日出现的强降雨天气,及时督促各地各部门做好防御工作。

  3.干群互动,推广应用“浙江安全码”。组织开展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危房、海上养殖等重点领域危险区域转移人员基础信息排查登记,并同步完成“浙江安全码”赋码,切实为人员转移有效管控打好基础。目前,我市共完成人员转移信息排查和录入19682人,其中小流域山洪6511人、危旧房6738人、地质灾害354人、海上养殖138人、农家乐30家、其他5911人。

 三、提升意识重教育,确保宣传触角“入末端”。

1.多平台开展知识宣传。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知识宣传工作,包括广播、报纸、网络、发放宣传资料等,切实提升民众防汛防台知识。如:4月15日,召开了全市防汛防台抗旱新闻发布会,向公众发布今年防汛形势和重点工作,以及公众防汛防台知识要点。

2.多形式开展业务培训。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教育培训,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培训活动,全面提升防汛责任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今年以来,共指导督促各地各单位组织多种形式防汛责任人业务培训48次,涉及培训人员2560余人次。

  3.多渠道开展应急演练。督促各地各部门开展各种形式的防汛应急演练,以实战演练提升防汛防台组织指挥和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如:市级防汛防台应急抢险救援演练于7月6号在温岭市金清闸举行,5个防指副指挥单位和26个防指成员单位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