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抓重点、消堵点、攻难点”进一步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试点工作
发布日期:2020-09-03 17:29 来源:宁波市应急管理局 浏览次数:

一是抓队伍建设“重点”,厘关系强调度。在保持乡镇(街道)涉及应急管理各专业领域的协调机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各乡镇(街道)已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集中统一领导、按责分工落实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由分管平安建设的党(工)委副书记具体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党政综合办,主要承担统筹安排、指挥协调、督促检查、评估考核等工作职责。目前21个乡镇街道已完成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组建,平时分领域实行防救“一体化”管理,重大紧急事件时由领导小组实施集中统一指挥调度。试点单位正逐步推进消防站和专职消防队这两支队伍整合,着力打造一支专业队伍,全力实现站队合一,推动公安派出所继续负责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同时,各乡镇(街道)配备3-5名行政(事业)人员专职从事安全生产工作,任务重的单位,组建专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指导督促重点企业组建专职消防应急救援队,村(社区)组建“社区应急响应队”,支持鼓励社会组织组建志愿者服务队。试点单位梁弄镇建成了一支300人的镇级应急救援队伍,组建18支企业专职队和社会志愿者队伍,建成了一支9人的村级民间救援队红村救援队。

二是消预案机制“堵点”,全机制提能力。建立“平战结合”的应急值班机制,平时由行政值班承担应急管理日常值班任务;重大紧急事件期间,依托党政综合办,实施应急值班、应急响应和协调指挥等工作。运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平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发生突发应急事件后,由事发地单位第一时间开展先期处置,避免灾害后果扩大;启动重大紧急事件工作预案后,由本级应急管理指挥机构统一调度应急力量,实施救援;当上部门负责现场指挥时,基层单位做好协助配合工作。健全完善以政府储备为主体,社会储备为辅助的救灾物资储备模式,完善救灾物资调运机制,建立资源共享、调用补偿等工作制度,加强动态管理,确保随时调用,形成便捷的救灾物资调运模式,满足救灾减灾工作需要。同时,指导村(社区)建立职责清晰、简明扼要、操作性强的综合性、“多合一”应急预案。试点单位梁弄镇建立了“1+9+9”应急处突指挥协作体系和“1+N”应急救援力量体系,确保基层应急处突快速响应、协同有序、先期处置,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

三是攻高效联动“难点”,强演练深网格。按照“规范、安全、节约、有序”原则,采取实战演练、桌面推演等方式,针对性组织群众参与度高、处置联动性强的单项与综合相结合的应急演练。将应急管理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纳入年度考核,实现“街道-村(社区)-网格-户”四级应急高效联动,通过延伸拓展“网格员”专用移动终端APP,及时发现、上报应急管理相关信息,协调处置相关问题。村(社区)建设一批贴近群众需求的“应急宣传栏”“应急小广播”“应急急救箱”等应急基础设施,试点单位阳明街道斥资600余万元建设750平方米,涵盖消防基础知识、隐患排查、火场逃生等12项实训内容的消防体验馆,并落实年度专项资金50万元,推进“百千万”消防安全技能培训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