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触角”伸向了全球多个地区,破纪录的暴雨、干旱等都在世界各地频频“造访”。9月以来我国“北多雨、南高温”的天气状态令人印象深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为何频频发生?是否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常态?在这种大背景下,要适应气候变化,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预防极端事件的能力,做到应急常态化。
一是认识到位,严格落实安全责任。要充分认识做好极端天气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加强领导,落实领导干部24小时在位带班值班,强化现场巡查和管理;要充分辨识季节变化带来的安全风险,尤其是极端天气带来的各类自然灾害,找准风险点,细化完善防寒、防冻、防泥石流等措施,做到措施到位,紧急情况快速应对、妥善处置、及时报告。
二是检查到位,强化冬防安全措施。以预防和遏制事故为核心,针对极端天气的影响,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排查整治,查责任落实,夯实安全责任,做到责任具体明晰;查设备仪表,确保“特殊时刻”过得硬,企业要在入冬之前开展一次大检查、大更换,腐蚀、老化严重的立即更换;做好冬季“六防”重点工作,扎实落实防范措施,认真开展冬季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对薄弱环节的治理,提高冬季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三是培训到位,增强全员安全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分层分级扎实广泛宣传冬季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置措施,突出冬季煤气及燃气安全使用、大风灾害防范、用电和消防常识、防冻防滑知识,不断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持续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分析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克服人员麻痹和侥幸思想,做到警钟长鸣。
四是管控到位,提高安全防控能力。加强非常规作业过程管控,认真把关作业安全措施、季节性防控措施及应急处置措施,严格查处各类违规违章行为,确保过程全程受控。同时,强化有限空间作业管控,结合上级有关文件要求,对有限空间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管理台账、应急管理进行排查,规范基础管理,严格作业申请审批,逐项落实作业条件确认,规范安全照明和有害气体检测,不断提高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风险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