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余杭区“三个新”深入推进执法工作
发布日期:2021-11-15 16:06 来源:余杭区应急管理局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特别是行政区划调整后,余杭区应急管理局以“遏事故”攻坚年活动为主线,以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为重点,找准执法与服务结合点,同步推进深化。累计办理非事故类一般行政处罚案件258件,罚款金额541.8万元,办理安全生产领域行刑衔接案件4起。

一是“行刑衔接”有新突破。自新刑法修正案实施以来,积极推进安全生产“行刑衔接”工作,不断完善衔接机制,在全市率先出台余杭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坚决克服有案不移、有案难移现象。通过4起涉刑事案件办理机制更加健全、沟通更加顺畅。事前准备充分,特别是与公安部门对犯罪构成要素的理解和认识及发条适用保持一致,便于“两法”衔接时理解和把握上更加容易、准确,案件移送更加顺畅。事中办案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机制优势,一旦发现相关线索,立即启动联合行动、公安部门第一时间介入,同步为公安部门提供专业技术支撑,使案件办理的速度更快、质量更高。办案留根,扩大线索。在成功办理第一起行刑衔接案件后(危险作业罪),继续深挖上下线索,顺藤摸瓜。经进一步线索摸排,又查获一起涉危险化学品非法储存经营案件,目前已移送公安部门立案侦查。同时积极拓展行刑衔接办案领域,会同消防部门在一起企业火灾事故调查中,除了对火灾单位的房东进行立案处罚外,将火灾发生单位的相关责任人员以涉嫌失火罪移送司法机关进行刑事处罚。今年以来,已办理安全生产领域的行刑衔接案件4起,对危险作业违法行为起到了非常有效的震慑作用。

二是执法模式有新内涵。克服执法力量不足的实际困难,通过优化监督检查计划,量化全科室人均执法任务量,改变了执法队“孤军奋战”的被动局面。执法队在当好“领头雁”的同时,最大限度发挥职能科室的业务优势,逐步形成人人都执法、人人会执法的模式,实现执法力量有效融合,执法效能显著提升。推行“多元化执法”。执法过程中耐心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痛点和难点,对安全基础薄弱的企业开展指导服务,让服务有温度。同时帮助企业研究制定安全措施和规章制度,确保隐患排查不留死角和盲区。对不具备安全条件、管理混乱的单位严格依法行政,形成执法严管高压态势,让执法监管更有深度,让隐患治理更有力度。借助全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契机,对照浙江省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2021年),共梳理出7项高发易发且镇街有承接能力的安全生产执法事项,下一步将在3个试点镇街开展“赋权”执法。

三是执法队伍有新气象。注重团结,打造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练强十指才有铁拳,练强队伍才是战斗力”,在执法队内部营造出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促进工作上更努力,完成任务更出色;严格规范执法行为,每年开展科室内部案卷交叉互评等一系列比学赶帮超活动,一旦发现问题积极整改和查漏补缺。有效提升了案卷制作能力和质量;执法文书填制更加细化和统一,使办案时调查取证和搜集证据更加完备和清晰;积极推行“阳光执法”“留痕执法”,严格规范和约束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使执法人员在履行执法检查职责中既做到严格依法办事,又注意尺度的把握,一视同仁、一把尺子量到底。同时,增强每名执法人员的廉洁意识,保持与企业老板的廉洁安全距离及“亲清”关系;执法业务水平有提升,执法队每一名队员积极适应新形势下新情况,熟练掌握和运用智慧安监、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安全在线和“双随机”系统等技术手段,深化人技防相结合,打好“线上+线下”组合拳,提升执法办案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