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浙江省应急管理厅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防灾减灾领域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评价条件(试行)》《浙江省应急救援领域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评价条件(试行)》的通知
浙应急人事〔2021〕133号(规范性文件编号:ZJSP70-2021-0006)
发布日期:2021-11-24 09:09 来源:人事处 浏览次数:


各市、县市、区应急管理局、人力社保局,省级有关单位:

根据国家和我省职称制度改革精神,结合我省防灾减灾应急救援领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浙江省防灾减灾领域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评价条件(试行)》《浙江省应急救援领域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评价条件(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认真组织学习并按规定组建相关职称评审委员会,及时推动评审实施工作。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及时反馈省应急管理厅

 

 

 

浙江省应急管理厅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11123

 

 


 

浙江省防灾减灾领域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

职务任职资格评价条件(试行)

 

第一章   则

 

第一条 为客观公正评价防灾减灾领域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完善防灾减灾领域人才选拔机制,促进防灾减灾领域技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根据中央和省委有关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意见,结合实际,制定本评价条件。

第二条 本评价条件适用于我省从事防灾减灾基础建设、防灾减灾技术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其中事业单位人员应按照评聘结合原则执行。

(一)防灾减灾基础建设相关工作:指从事防灾减灾相关标准制修订,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应急物资储备规划,避灾安置场所建设,防灾减灾新技术、新方法开发与推广等工作。

(二)防灾减灾技术相关工作:指从事自然灾害调查与评估,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自然灾害防御工作指南、案例库编制,防灾减灾规划编制,自然灾害减灾和防治工程技术应用等工作。

第三条 按照本评价条件通过评审,获得防灾减灾领域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表明其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和学术水平,是聘任防灾减灾领域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职务的重要依据。

 

第二章 申报基本条件

 

第四条 申报人员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防灾减灾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术修养和敬业精神,积极为防灾减灾事业服务。

第五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

(一)获得相应理、工、农、医学科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取得助理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后,实际聘任助理工程师职务4年以上。

(二)获得相应理、工、农、医学科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取得助理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后,实际聘任助理工程师职务2年以上。

(三)任其他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因岗位变动,需转评防灾减灾领域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的,应从事防灾减灾领域专业技术工作1年以上。

第六条 下列人员经考核合格,可初定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

(一)具有相应理、工、农、医学科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者,从事专业工作满 3年(学历或学位取得前后从事防灾减灾领域的工作年限可以相加,但学历或学位取得后从事专业工作须满1年)。

(二)具有相应理、工、农、医学科博士学位者。

第七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

(一)获得相应理、工、农、医学科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取得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后,实际聘任工程师职务5年以上。

(二)获得相应理、工、农、医学科博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后,实际聘任工程师职务2年以上。

(三)具有其他中级职务任职资格人员,需转评防灾减灾领域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后,实际聘任工程师职务1年以上,且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后的任职年限与取得防灾减灾领域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后的任职年限累计5年以上。

(四)任其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因岗位变动,需转评防灾减灾领域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的,应从事防灾减灾领域专业技术工作1年以上。

(五)不具备第一项和第二项规定的学历和资历,但按本量化评价标准,其自评分达到规定分值,可申报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

第八条 取得以下标志性业绩成果之一的,可直接申报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

(一)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的获奖人员。

(二)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获奖人员,或二等奖的主要获奖人员(排名前七),或三等奖的主要获奖人员(排名前五);市(厅)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主要获奖人员(排名前三)。

(三)国际标准主导制订者(排名前七),或国家、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排名前三)。

(四)省级以上专利金奖(排名前三),或专利银奖(排名前二),或专利优秀奖(排名第一)获奖人员。

第九条 申报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的,近4年年度考核为合格(或称职)以上等次;申报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的,近5年年度考核为合格(或称职)以上等次。

第十条 申报评审防灾减灾领域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的,应当按照《浙江省应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细则》规定完成继续教育学习。

 

第三章 评审条件

 

第十一条 申报防灾减灾领域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应达到的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较系统地掌握防灾减灾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能较熟练地运用防灾减灾领域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了解防灾减灾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专业技术工作经历与能力

具有运用防灾减灾领域的理论和现有科研成果,进行防灾减灾技术服务,应急物资储备规划,避灾安置场所建设,灾害风险分析研判,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防灾减灾新技术、新方法开发或推广的经历和能力。

(三)专业技术工作业绩与成果

任助理工程师期间,应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与完成设区市(厅)级以上标准/规程/规范1项以上,并颁布实施。

2.参与完成县级以上科研项目2项以上,并通过评审、验收。

3.参与完成县级以上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报告8份以上,或参与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区划)报告4份以上。

4.参与县级以上自然灾害调查完成典型性调查评估报告、总结性调查评估报告4份以上,并通过审核

5.参与完成自然灾害防御工作指南、案例库或防灾减灾规划编制3项以上,并推广应用。

6.参与完成自然灾害灾情调查、核查3项以上,并形成调查报告

7.参与3次以上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工作,并形成相应的综合分析报告。

8.参与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并参与省级以上减灾示范社区的运行。

9.为主完成乡镇级以上避灾安置场所或应急物资储备评估、规划、建设工作4项以上,并持续做好管理工作。

10.参与开发或推广防灾减灾新技术、新方法等项目1项以上,成效显著。

11.获得防灾减灾领域相关专利或软件著作权1项以上。

(四)论文、著作条件

在全国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或省、部级以上专业性学术会议上发表过论文,或出版过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专著或译著。

第十二条 申报防灾减灾领域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应达到的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全面系统地掌握防灾减灾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练运用防灾减灾领域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具有跟踪防灾减灾领域科技发展前沿水平的能力。    

(二)专业技术工作经历与能力

任工程师期间,应至少具备下列工作经历和能力之一:

1.具有县级以上科研项目研究、开发或推广的工作经历和能力。

2.具有编写防灾减灾领域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规程/规范的工作经历和能力。

3.具有开展重大自然灾害风险分析研判、总结,灾情调查、核查的工作经历和能力。

4.具有对自然灾害致灾因子风险分析、承灾体综合风险等级评估和多灾种暴露分析、历史灾害调查分析,利用自然灾害风险建模与评估技术,对区域自然灾害进行综合评估区划的工作经历与能力。

5.具有对较大自然灾害防治与应急处置开展数据收集、现场调查、技术分析、效果评估,总结经验与教训,针对存在的短板与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的工作经历和能力。

6. 具有自然灾害信息接收、综合分析研判、报送的工作经历和能力。

7.具有开展防灾减灾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认证、实施的工作经历和能力

8.具有开发防灾减灾新技术、新方法的工作经历和能力。

(三)专业技术工作业绩

任工程师期间,应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为主编制完成设区市(厅)级以上防灾减灾标准/规程/规范1项以上(<>级以上排名前五),并颁布实施。

2.为主完成设区市(厅)级以上防灾减灾科研项目2项以上(<>级以上排名前五),或主持完成县级以上防灾减灾科研项目2项以上,并通过评审、验收。

3.获得市(厅)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以上。

4.为主完成县级以上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报告15份以上,或综合风险评估(区划)报告10份以上。

5.主持完成县级以上自然灾害典型性调查评估报告、总结性调查评估报告5份以上(或为主完成7份以上),并通过审核。

6.主持完成自然灾害防御工作指南、案例库或县级以上防灾减灾总体规划、避灾安置场所、应急物资等专项规划编制2项以上(或为主完成3项以上),并推广应用。

7.为主完成自然灾害灾情调查、核查3项以上,并形成调查报告。

8.参与5次以上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工作,并形成相应的综合分析报告。

9.主持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持续运行省级以上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10.主持开发防灾减灾新技术、新方法等项目1项以上,或为主完成2项以上,成效显著。

11.为主获得防灾减灾领域相关专利或软件著作权1项以上。

12.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较大的创新和突破,业绩突出,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省级业务主管部门确认。

(四)论文、著作条件

任工程师期间,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全国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或省、部级以上专业性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篇以上(至少1篇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2.为主编著并正式出版著作1部以上。

 

第四章  

 

第十三条 本评价条件中涉及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含标志性业绩成果)、科研成果、发明专利、继续教育证明、论文论著等均与防灾减灾领域相关且为任现职或近5年以来取得,并需提供相应的佐证材料。

第十四条 工程师评审主要采取定性方式。高级工程师评审主要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省防灾减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制定量化赋分标准,量化赋分标准和规定分值根据行业发展情况适时调整。

第十五条 申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评审资格,已通过评审的人员,取消其职务任职资格,由发证机关收回其任职资格证书,并从次年起3年内不得申报相应职务任职资格评审:

(一)伪造、变造证件、证明等申报材料的 

(二)有违纪违法行为仍在处理、处分、处罚阶段或任现职后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在申报材料中未反映的

(三)有其他弄虚作假、营私舞弊行为的。

第十六条 本评价条件中有关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

(一)国家级科技成果奖是指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及相当级别的奖励。

(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是指省政府、国务院相关部门或国家科技部门认定的相关协会设立的科技或技术类奖项。

(三)市(厅)级科技成果奖是指市政府、省政府相关部门或省级科技部门认定的相关协会设立的科技或技术类奖项。

(四)获奖人员是指国家有关机构规定的获奖项目、课题各等级内额定获奖人员(有个人获奖证书或文件)。

(五)主持是指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总体设计、论证的项目负责人或国家级科技项目子课题负责人;为主是指项目 包括国家级科技项目子课题排名前三的完成者以项目计划任务书或有关文件为准

(六)省、部级以上期刊是指省、部级以上专业学会(协会)或省、部级以上业务部门主办的公开发行的有正式刊号的刊物。核心期刊是指属于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期刊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体系内的期刊。

(七)标志性业绩成果中的获奖专利是指发明专利。

(八)佐证材料是指能提供本人在所完成的业绩成果中地位、作用的书面证明材料。

(九)编著是指撰写内容字数达到3万字以上。

(十)以上均含本级或本数。

(十一)均为周年。

第十七条 本评价条件由省应急管理厅、省人力社保厅按职责分工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评价条件自202211日起施行。

 

附件:浙江省防灾减灾领域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量化赋分标准


附件

浙江省防灾减灾领域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量化赋分标准

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四级指标

最高分值

赋分说明

备注

职业道德(18分)

爱岗敬业(15分)

劳模、五一劳动奖章、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行业部门表彰等荣誉称号

国家级


10

10n

n为专家认定的奖项个数。

省(部)级


7n

市(厅)级


3n

在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



5

5 

根据工伤认定证明为准。

年度考核(3分)

任现职内法人单位内部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



3

1n

n为年份。

专业技术经历和水平(32分)

专业学习经历(10分)

博士研究生

本专业


10

10

取得的学历、学位按最高项计分;双学士、工程硕士学位以教育部门认定为准。
本专业是指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专业及地球物理学、地质学、水利工程、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一级学科下设置的防灾减灾类专业。

非本专业


8

硕士研究生

本专业


8

非本专业


6

双学士或工程硕士

本专业


6

非本专业


4

专业技术经历和水平(32分)

专业工作经历(10分)

从事防灾减灾专业工作年限



10

n-5

n为年份。

行业影响力(12分)

参与会议

做学术报告

国际会议


2

2n

n为宣讲、讲座、报告的次数,合计计分。

国内会议


1n

应急管理专家库

成员

国家级


5

5n

按最高层级计一次,同一层次可累计,n为数量。

 

省级


4n

市级


2n

县级


1n

参加社会团体

国家级

主要负责人

5

5

1.主要是指合法登记的与防灾减灾等专业相关的具有学术性质的社会团体或社会组织,不包括纯商业性质的商会、行业协会等;

2.按参与的最高层级的社会团体计一次,不累计;

3.社会团体主要负责人指担任常务理事以上职务。

理事或委员

3

3

省级

主要负责人

4

4

理事或委员

2

2

地市级

主要负责人

2

2

理事或委员

1

1

成果和业绩(100分)

岗位业绩(28分,评分时选取1项四级指标进行打分,选定后其他四级指标空项)

自然灾害风险

评估与区划

为主完成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提出有效的风险防治措施。

为主完成县级以上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报告15份以上,并选择3份作为代表业绩。

28

m+n

基本分m最高分值为16,根据业绩贡献大小给与0-16区间分值。附加分n最高分值12 分,根据3份代表业绩级别系数相加累计得出(为主完成按照排名以1.00.80.7的系数计分)。

级别

省级

市级

县级

系数

4.0

3.0

2.0

 

为主完成县级以上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区划)报告10份以上,并选择2份作为代表业绩。

m+n

基本分m最高分值为20,根据业绩贡献大小给与0-20区间分值。附加分n最高分值8分,根据2份代表业绩级别系数相加累计得出(为主完成按照排名以1.00.80.7的系数计分)。

级别

省级

市级

县级

系数

4.0

3.0

2.0

 

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

开展省级以上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

开展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并为主持续运行。

m+2n

基本分m最高分值为18,根据创建和持续运行业绩贡献大小给与0-18区间分值。附加分n为创建完成后持续运行年份。

开展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并为主持续运行。

m+n

成果和业绩(100分)

自然灾害调查评估

完成自然灾害调查评估报告,提出防治措施和工作建议。

主持完成典型性调查评估报告、总结性调查评估报告5份以上(或为主完成7份以上),并选择2份作为代表业绩。

28

m+n

基本分m最高分值为20,根据业绩贡献大小给与0-20区间分值。附加分n最高分值8分,根据2份代表业绩级别系数相加累计得出。

级别

省级

市级

县级

系数

4

3

2

 

岗位业绩

(附加分8分,评分时选取1项二级指标进行打分,选定后其他二级指标空项

编制自然灾害防御工作指南、案例库或防灾减灾总体规划、避灾安置场所、应急物资等专项规划

完成自然灾害防御工作指南、案例库或县级以上防灾减灾总体规划、避灾安置场所、应急物资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主持完成2项以上(或为主完成3项以上),并选择1项作为代表业绩。

8

m

m最高分值为8,根据业绩贡献大小给与0-8分区间分值。

自然灾害灾情

调查、核查

完成自然灾害灾情调查、核查工作

为主完成自然灾害灾情调查、核查3项以上,并选择1项作为代表业绩。

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

完成自然灾害信息的接收、综合分析研判、报送工作

参与5次以上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工作,并选择1份自然灾害综合分析报告作为代表业绩。

成果和业绩(100分)

科研项目(20分)

国家级科研项目

排名第一


20

12~20n

项目需要经过验收或鉴定;n指经专家认定项目数。不同项目分数可以累计计分,同一项目分获不同层级支持的,以最高级别计分。主要考核该项目的实用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成果转化或进一步研究价值。

排名前五


0.812~20n

其他


0.312~20n

省(部)

科研项目

排名第一


18

10~18n

排名前五


0.810~18n

其他


0.310~18n

市(厅)级

科研项目

排名第一


16

8~16n

排名前三


0.88~16n

其他


0.38~16n

县级科研项目

排名第一


12

6~12n

排名前三


0.86~12n

其他


0.36~12n

企业委托项目

50万以上(含50万)

排名第一

8

4~8n

需要企业委托正式合同;项目需要经过验收或鉴定。n指经专家认定项目数。不同项目分数可以累计计分,同一项目分获不同层级支持的,以最高级别计分。主要考核该项目的实用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成果转化或进一步研究价值。

排名前三

0.84~8n

30-50万(含30万)

排名第一

2~6n

排名前三

0.82~6n

10-30万(含10万)

排名第一

1~4n

排名前三

0.81~4n

10万以下

排名第一

n

成果和业绩(100分)

获奖情况(18分)

省(部)

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

排名第八之后(含)

18

18n

n为经专家认定的获奖项数

三等奖

排名第六之后(含)

16n

市(厅)

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排名第四之后(含)

14

14n

二等奖

排名前三

12n

其他

10n

三等奖

排名前三

10n

其他

6n

专利及软件著作权(8分)

发明专利


第一发明人

8

8n 

n为经专家认可产生实际效益的专利数

主要发明人

4n

其他专利


第一发明人

4

2n

主要发明人

n

软件著作权登记


排名第一

2n

单位或专利代理事务所盖章为准,n为经专家认定产生实际效益的数。

排名前五

n

成果和业绩(100分)

标准/规程/规范

12分)

国际

排名第八之后(含)


12

12n

n为编制数,有正式文件为据。

国家、行业

排名第四之后(含)


10n

省级

排名第一


10n

排名前三


8n

其他


4n 

地市级

排名第一


8

8n

排名前三


6n

其他


2n

团体

排名第一


8n

排名前三


6n

其他


2n

成果和业绩(100分)

论文著作(6分)

著作

专著

主编/第一作者

6

6n

指任现职后工作期间发表的论文、专著,n为经专家认定的数。

参编/其他作者

3n

SCI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4n


第二至五作者

3n

编著、教材、译著


第一作者

3n


其他

2n

EIISTP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4n


第二至五作者

3n

核心期刊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4

2n


第二、三作者

n

公开发表的

学术期刊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2

0.5n

备注:评价指标和各级指标有最高得分值,某项得分超过指标所设定的最高分,按最高分计算该项得分。

 

 

 


 

浙江省应急救援领域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

职务任职资格评价条件(试行

 

第一章   则

 

第一条 为客观公正评价应急救援领域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完善应急救援领域人才选拔机制,促进应急救援领域技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根据中央和省委有关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意见,结合实际,制定本评价条件。

第二条 本评价条件适用于我省从事应急救援管理与指挥、应急救援技术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其中事业单位人员应按照评聘结合原则执行。

(一)应急救援管理与指挥相关工作:指从事应急救援现场处置管理与应急指挥调度应急救援标准制修订,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应急救援演练评估等工作。

(二)应急救援技术相关工作:指从事陆地搜索与救援、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矿山(隧道)救援、水域搜索与救援、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森林火灾扑救等应急救援工作,应急救援技术指导,应急救援新技术、新方法开发与推广等工作。

第三条 按照本评价条件通过评审,获得应急救援领域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表明其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和学术水平,是聘任应急救援领域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职务的重要依据。

 

第二章 申报基本条件

 

第四条 申报人员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应急救援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术修养和敬业精神,积极为应急救援事业服务。

第五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

(一)获得相应理、工、农、医学科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取得助理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后,实际聘任助理工程师职务4年以上。

(二)获得相应理、工、农、医学科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取得助理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后,实际聘任助理工程师职务2年以上。

(三)获得应急救援类技师职业资格后,从事应急救援工作3年以上。

(四)任其他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因岗位变动,需转评应急救援领域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的,应从事应急救援领域专业技术工作1年以上。

第六条 下列人员经考核合格,可初定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

(一)具有相应理、工、农、医学科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者,从事专业工作满3年(学历或学位取得前后从事应急救援领域的工作年限可以相加,但学历或学位取得后从事专业工作须满1年)。

(二)具有相应理、工、农、医学科博士学位者。

第七条 取得以下业绩成果之一的,可直接申报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

(一)获得应急救援领域世界技能大赛优胜奖。

(二)应急救援领域国家级一类技能竞赛前五名、国家级二类技能竞赛前三名。

(三)入选应急救援领域拔尖技能人才等人员。

(四)在应急救援技术领域做出较大贡献或突出成就获得省(部)级先进个人或个人三等功的人员。

第八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

(一)获得相应理、工、农、医学科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取得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后,实际聘任工程师职务5年以上。

(二)获得相应理、工、农、医学科博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后,实际聘任工程师职务2年以上。

(三)获得应急救援类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后,从事应急救援工作4年以上。

(四)具有其他中级职务任职资格人员,需转评应急救援领域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后,实际聘任工程师职务1年以上,且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后的任职年限与取得应急救援领域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后的任职年限累计5年以上。

(五)任其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因岗位变动,需转评应急救援领域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的,应从事应急救援领域专业技术工作1年以上。

(六)不具备第一项和第二项规定的学历和资历,但按本量化评价标准,其自评分达到规定分值,可申报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

第九条 取得以下标志性业绩成果之一的,可直接申报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

(一)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的获奖人员。

(二)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获奖人员,或二等奖的主要获奖人员(排名前七),或三等奖的主要获奖人员(排名前五);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主要获奖人员(排名前三)。

(三)国际标准主导制订者(排名前七),或国家、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排名前三)。

(四)省级以上专利金奖(排名前三),或专利银奖(排名前二),或专利优秀奖(排名第一)获奖人员。

(五)应急救援领域世界技能大赛银牌铜牌获得者。

(六)入选应急救援领域 杰出技能人才等人员。

(七)在应急救援技术领域做出重大贡献或突出成就获得个人二等功(记大功)以上者。

第十条 申报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的,近4年年度考核为合格(或称职)以上等次;申报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的,近5年年度考核为合格(或称职)以上等次。

第十一条 申报评审应急救援领域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的,应当按照《浙江省应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细则》规定完成继续教育学习。

 

第三章 评审条件

 

第十二条 申报应急救援领域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应达到的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较系统地掌握应急救援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能较熟练地运用应急救援领域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了解应急救援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专业技术工作经历与能力

具有运用应急救援领域的理论和现有技术成果,开展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等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应急救援技术指导,应急救援新技术、新方法开发或推广的经历和能力。

(三)专业技术工作业绩与成果

任助理工程师期间,应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与完成设区市(厅)级以上标准/规程/规范1项以上,并颁布实施。

2.作为救援队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完成建筑物坍塌搜索与救援、或山地(绳索)救援、或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或矿山(隧道)救援、或水域搜索与救援、或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或森林火灾扑救等相关救援工作8次以上(其中较大以上灾害事故4次、或重大以上灾害事故2次),应急救援分类详见附件。

3.参与完成县级以上总体应急预案或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专项应急预案编制5项以上,并颁布实施。

4.参与组织策划完成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专项应急预案演练10项以上,并形成演练评估总结报告。

5.作为应急救援队伍专业技术人员,为社会公众提供应急救援技术培训、指导,累计授课300课时。

6.参与完成县级以上科研项目2项以上,并通过评审、验收。

7.参与开发应急救援新技术、新方法等项目1项以上;或参与成功推广应用项目2项以上,成效显著。

8.获得市(厅)级以上应急救援竞赛项目个人一等奖1项以上。

9.获得应急救援领域相关专利或软件著作权1项以上。

(四) 论文、著作条件

在全国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或省、部级以上专业性学术会议上发表过论文,或出版过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专著或译著。

第十三条 申报应急救援领域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应达到的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全面系统地掌握应急救援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练运用应急救援领域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具有跟踪应急救援领域科技发展前沿水平的能力。    

(二)专业技术工作经历与能力

任工程师期间,应至少具备下列工作经历和能力之一:

1.具有县级以上应急救援科研项目研究、开发或推广的工作经历和能力。

2.具有编写应急救援领域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规程/规范的工作经历和能力。

3.具有丰富的应急救援工作实战经验,在应急救援现场风险研判、救援组织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成效。

4.具有扎实的应急救援技术指导经验,能有效提高应急救援队伍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各类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

5.具有主持开展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编制应急预案的工作经历和能力

6.具有组织策划应急预案演练脚本编制、灾害场景设置、演练效果评估的工作经历和能力

7.救援技术能力突出,在国家、省级、市级等各类应急救援技能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8.具有开发应急救援新技术、新方法的工作经历和能力。

(三)专业技术工作业绩

任工程师期间,应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为主完成设区市(厅)级以上应急救援标准/规程/规范1项以上(<>级以上排名前五),并颁布实施。

2.获得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三等奖以上。

3.在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等突发事件中,作为应急救援队伍指挥员或技术专家负责现场灾情的动态研判、信息收集与处理、事故控制区域建立、应急处置方案制定及组织实施等全局全程工作,开展救援行动10次以上(其中较大以上灾害事故5次或重大以上灾害事故2次),并形成救援总结与评估报告。

4.主持完成县级以上总体应急预案或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专项应急预案7项以上(或为主完成10项以上),并颁布实施。

5.主持完成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专项应急预案演练评估12项以上,并形成应急演练评估总结报告。

6.作为应急救援领域技术专家,为县级以上相关部门组织的应急救援培训提供应急救援理论及技术、技能指导,累计完成专业授课150课时。

7.为主完成设区市(厅)级以上应急救援科研项目2项以上(<>级以上排名前五),或主持完成县级以上应急救援科研项目2项以上,并通过评审、验收。

8.为主开发应急救援新技术、新方法等项目1项以上;或为主成功推广应用2项以上,成效显著。

9.获得省(部)级以上应急救援竞赛项目个人奖项1项以上。

10.为主获得应急救援领域相关专利或软件著作权1项以上。

11.在应急救援工作中,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救援经验,有较大的创新和突破,业绩突出,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省级业务主管部门确认。

(四)论文、著作条件

在全国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或省、部级以上专业性学术会议上发表过2篇以上论文,或出版过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或译著。

 

第四章 

 

第十四条 本评价条件中涉及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含标志性业绩成果)、科研成果、发明专利、继续教育证明、论文论著等均与应急救援领域相关且为任现职或近5年以来取得,并需提供相应的佐证材料。

第十五条 工程师评审主要采取定性方式。高级工程师评审主要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省应急救援领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制定量化赋分标准,量化赋分标准和规定分值根据行业发展情况适时调整。

第十六条 申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评审资格,已通过评审的人员,取消其职务任职资格,由发证机关收回其任职资格证书,并从次年起3年内不得申报相应职务任职资格评审:

(一)伪造、变造证件、证明等申报材料的

(二)有违纪违法行为仍在处理、处分、处罚阶段或任现职后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在申报材料中未反映的

(三)有其他弄虚作假、营私舞弊行为的。

第十七条 本评价条件中有关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

(一)国家级科技成果奖是指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及相当级别的奖励。

(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是指省政府、国务院相关部门或国家科技部门认定的相关协会设立的科技或技术类奖项。

(三)市(厅)级科技成果奖是指市政府、省政府相关部门或省级科技部门认定的相关协会设立的科技或技术类奖项。

(四)获奖人员是指国家有关机构规定的获奖项目、课题各等级内额定获奖人员(有个人获奖证书或文件)。

(五)主持是指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总体设计、论证的项目负责人或国家级科技项目子课题负责人;为主是指项目 包括国家级科技项目子课题排名前三的完成者以项目计划任务书或有关文件为准

(六)省、部级以上期刊是指省、部级以上专业学会(协会)或省、部级以上业务部门主办的公开发行的有正式刊号的刊物。核心期刊是指属于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期刊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体系内的期刊。

(七)标志性业绩成果中的获奖专利是指发明专利。

(八)佐证材料是指能提供本人在所完成的业绩成果中地位、作用的书面证明材料。

(九)编著是指撰写内容字数达到3万字以上。

(十)以上均含本级或本数。

(十一)均为周年。

第十八条 本评价条件由省应急管理厅、省人力社保厅按职责分工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评价条件自202211日起施行。

 

附件:1.浙江省应急救援领域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量化赋分标准

2.应急救援分类


附件1

浙江省应急救援领域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量化赋分标准

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四级指标

最高分值

赋分说明

备注

职业道德(18分)

爱岗敬业(15分)

劳模、五一劳动奖章、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行业部门表彰等荣誉称号

国家级


 10

10n

n为专家认定的奖项个数

省(部)级


7n

市(厅)级


3n

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



 5

5 

根据工伤认定证明为准

年度考核(3分)

任现职内法人单位内部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



3

1n

n为年份

专业技术经历和水平(32分)

专业学习经历(10分)

博士研究生



10

10  

取得的学历、学位按最高项计分;双学士、工程硕士学位以教育部门认定为准。

硕士研究生



8  

双学士或工程硕士



6  

非全日制学士

或工程硕士



2

专业工作经历(10分)

从事应急救援领域工作年限



10

n-5

n为年份

专业技术经历和水平(32分)

行业影响力(12分)

参与会议

做学术报告

国际会议


2  

2n

n为宣讲、讲座、报告的次数,合计计分

国内会议


1n

应急管理专家库

成员

国家级


5  

5 n

按最高层级计一次,同一层次可累计,n为数量

省级


4n

市级


2n

县级


1 n

参加社会团体

国家级

主要负责人

5


1.主要是指合法登记的与应急救援等专业相关的具有学术性质的社会团体或社会组织,不包括纯商业性质的商会、行业协会等;

2.按参与的最高层级的社会团体计一次,不累计;

3.社会团体主要负责人指担任常务理事以上职务。

理事或委员

3


省级

主要负责人

4


理事或委员

2


地市级

主要负责人

2


理事或委员

1


成果和业绩(100分)

岗位业绩(40分,评分时选取1项二级指标进行打分,选定后其他二级指标空项)

应急救援

作为应急救援队伍指挥员或技术专家组织救援队伍处置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

完成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10次以上(其中较大以上5次或重大以上2次),并形成救援总结与评估报告,选择2份作为代表业绩。

40

m+n

基本分m最高分值为32,根据业绩贡献大小给与0-32区间分值。附加分n最高分值8分,根据2次代表救援业绩的事故、灾害级别系数相加累计得出。

级别

系数

特别重大

4.0

重大

3.0

较大

2.0

一般

1.0

 

应急救援培训

为县级以上相关部门组织的应急救援培训提供应急救援理论及技术、技能指导

累计完成专业授课150课时,选择3份作为代表业绩。

m+n

基本分m最高分值为31,根据业绩贡献大小给与0-31区间分值。附加分n最高分值9分,根据3项代表业绩级别系数相加累计得出。

要素

级别

取值

组织单位(n

省级

3

市级

2

县级

1

 

应急预案编制

完成县级以上总体应急预案或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专项应急预案编制

主持完成7项以上(或为主完成10项以上),选择2份作为代表业绩。

m+nx

基本分m最高分值为30,根据业绩贡献大小给与0-30区间分值。附加分nx最高分值10分,根据2份代表业绩级别系数相乘得出(为主完成按照排名以1.00.80.7的系数计分)。

要素

级别

取值

类别n

总体

2

专项

1

级别x

省级

3

市级

2

县级

1

 

成果和业绩(100分)

成果和业绩(100分)

岗位业绩(40分,评分时选取1项二级指标进行打分,选定后其他二级指标空项)

应急预案演练评估

完成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专项应急预案演练评估

完成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总结报告12份以上,选择3份作为代表业绩。

m+n

基本分m最高分值为31,根据业绩贡献大小给与0-31区间分值。附加分n最高分值9分,根据3份代表业绩级别系数相加累计得出。

级别

系数

省级

3.0

市级

2.0

县级

1.0

 

科研项目(16分)

国家级科研项目

排名第一


16 

10 ~ 16n

项目需要经过验收或鉴定;n指经专家认定项目数。不同项目分数可以累计计分,同一项目分获不同层级支持的,以最高级别计分。主要考核该项目的实用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成果转化或进一步研究价值。

排名前五


0.810~16n

其他


0.310~16n

省(部)级科研项目

排名第一


14

8~14n

排名前五


0.88~14n

其他


0.38~14n

市(厅)级科研项目

排名第一


12

6~12n

排名前三


0.86~12n

其他


0.36~12n

县级科研项目

排名第一


9 

4~9n

排名前三


0.84~9n

其他


0.34~9n

成果和业绩(100分)

科研项目(16分)

企业委托项目

50万以上(含50万)

排名第一

6

3 ~ 6n

需要企业委托正式合同;项目需要经过验收或鉴定。n指经专家认定项目数。不同项目分数可以累计计分,同一项目分获不同层级支持的,以最高级别计分。主要考核该项目的实用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成果转化或进一步研究价值。

排名前三

0.83 ~ 6n

30-50万(含30万)

排名第一

2~4n

排名前三

0.82~4n

10-30万(含10万)

排名第一

1~3n

排名前三

0.81~3n

10万以下

排名第一

n

获奖情况(18分)

省(部)级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

排名第八之后(含)

18

18n

n为经专家认定的获奖项数。

三等奖

排名第六之后(含)

16n

级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排名第四之后(含)

14

14n

二等奖

排名前三

12n

其他

10n

三等奖

排名前三

10n

其他

6n

成果和业绩(100分)

获奖情况(18分)

国家级应急救援竞赛

排名第一


18

18n

n为经专家认定的获奖项数,竞赛奖项名次指总分排名。

排名前三


16n

排名前六


14n

省(部)级应急救援竞赛

排名第一


16n

排名前三


14n

排名前六


12n

市(厅)级应急救援竞赛

排名第一


12n

排名前三


9n

排名前六


6n

专利及软件著作权(8分)

发明专利


第一发明人

8

8n 

n为经专家认可产生实际效益的专利数

主要发明人

4n

其他专利

第一发明人

4

2n

主要发明人

n

软件著作权登记

排名第一

2n

单位或专利代理事务所盖章为准,n为经专家认定产生实际效益的数。

排名前五

n

成果和业绩(100分)

标准/规程/规范

12分)

标准

国际

排名第八之后(含)

12

12n

n为编制数,有正式文件为据。

国家、行业

排名第四之后(含)

10n

省级

排名第一

10n

排名前三

8n

其他

4n

地市级

排名第一

8

8n

排名前三

6n

其他

2n

团体

排名第一

8n

排名前三

6n

其他

2n

规程/规范

国家

排名第四之后(含)

10

10n

省级

排名第一

8n

排名前三

6n

其他

4n 

地市级

排名第一

6

6n

成果和业绩(100分)

标准/规程/规范

12分)

规程/规范

排名前三

4n

其他

2n 

团体

排名第一

6n

排名前三

4n

其他

2n 

论文著作(6分)

著作

专著

主编/第一作者

6

6n

指任现职后工作期间发表的论文、专著,n为经专家认定的数。

参编/其他作者

3n

编著、教材、译著


第一作者

3n


其他

2n

核心期刊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3n


第二、三作者

2n

公开发表的学术期刊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4

2n


其他

n

备注:评价指标和各级指标有最高得分值,某项得分超过指标所设定的最高分,按最高分计算该项得分。

 

 


附件2

应急救援分类

序号

救援方向

救援内容

1

建筑物坍塌搜索与救援

综合分析建筑坍塌现场险情,制定救援方案;利用犬搜索、仪器搜索和人工搜索的方法搜寻被困人员,并准确定位,通过破拆、支撑、牵引、加固等措施开辟救生通道,并成功处置。

2

山地(绳索)救援

综合分析地形地势,制定救援方案;利用绳索、安全吊带及滑轮、上升器、下降器等辅助救援装备搭建救援系统,搜寻被困人员,并成功处置。

3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

综合分析现场险情,判定危险特性和周边敏感目标,制定救援方案;动态监测可燃、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的浓度、扩散等情况,扑灭现场明火或控制泄漏源与泄漏物,成功营救遇险人员,并科学清除事故现场残留危险化学品。

4

矿山(隧道)救援

综合分析事故现场塌方、冒顶、掩体、透水等险情,制定救援方案;动态监测通风、有毒有害气体、矿尘、温度和巷道支护等情况,科学调控风流,确定被困人员位置,打通生命通道,并科学处置。

5

水域搜索与救援

根据水域深浅、水面宽度、水流方向和流速、水质条件和坡岸安全性等情况,综合分析险情,制定救援方案;利用绳索、舟艇、潜水等技术对遇险人员或货物实施救助,并成功处置。

6

地质灾害应急救援

实时监测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次生地质灾害事故的可能性及危险性,综合分析现场险情,制定救援方案;利用生命探测仪等侦检装备,及时搜寻发现被困人员,采用掘进、顶撑、破拆等技术手段开展救援,并成功处置。

7

森林火灾扑救

根据不同火场环境及火险等级,综合分析火场风向、地势、天气、时间、可燃物及周边敏感目标,研判火势发展方向,制定救援方案;采取地面直接扑火、地面间接灭火、以火灭火、航空灭火、人工增雨灭火等综合扑火技术开展救援行动,并成功处置。

8

其他

综合分析研判现场灾情或事故性质程度及范围等情况,制定救援或应急处置方案,对遇险人员或货物实施救助,并成功处置。

 

 政策解读:《浙江省防灾减灾领域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评价条件(试行)》、《浙江省应急救援领域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评价条件(试行)》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