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洞头区应急管理局根据全省数字化改革部署,针对海上安全事故多预防难、违法行为多打击难、监测设备多共享难、治理主体多协同难等问题,遵循V字模型理论,以问题梳理、解决方案、系统构建和预期成效为改革主线,横向协同各级各类防指成员单位和各乡镇街道,纵向贯穿海上防台抗台的全生命周期,构建海上综合智管平台,着力以数字化手段破解九龙治水的机制体制痛点难点。
一是全力推进海上技术、数据和业务整合,打造数字化的“海上服务台”,打好融合拳。融合洞头海域AIS、望海楼雷达1套、视频监控60路,接入渔船及小型休闲船只北斗信息;同时申请取得省公共数据平台交通、海事、气象等相关涉海信息,梳理归集全区码头、桥梁、渡口、小型休闲船艇、养殖海区以及涉海案件等相关信息,系统多跨协调13个部门涉海业务数据、前端感知数据约2万条/天,初步建成海上公共数据仓,并支持对外数据输出。在此基础上,梳理形成七大场景应用模块,并针对性建立不同预警模型和处置措施,逐步实现海上信息一图展示、海上预警一表罗列、海上业务一网处置。
二是切实加强海上执法能力建设,打造数字化的“海上警卫队”,打好执法拳。从船舶行驶轨迹和现状入手,对未开AIS、未经审批非法入境、未年检等可疑情况进行预警,并以此为突破口,开展全链条、全时段电子取证、关系分析,为远程精准打击提供全方位支撑;从船舶行驶、停靠区域入手,对非法码头、无人岛、非法采矿高发区、非法运砂中转区等周边可疑船只进行预警,精准预判、斩断违法行为链条;从线下工作入手,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寻找新的突破点,如近期连续开展采砂船综合整治、反走私工作督查,发现部分码头、无人岛被非法利用,并从数字化改革角度开展了针对性整改。
三是切实加强海上安全事故预防,打造数字化的“海上防护网”,打好防护拳。推动全区雷达补盲建设,预计12月底完成剩余2套雷达的安装,实现全区海域全覆盖;探索开发船只防碰撞预警,目前正在开展实战测试,并根据测试情况进行不断修正;归集海上锚地信息,监测锚地避风船舶数量,海上气象数据,将台风路径图与现有系统底图叠加,开发台风期间出港船只预警、在航船只提醒模型,提供实时智能预警,监督、引导船只就近安全避险,将应用于台风期间海上船舶搜寻、转移以及避风锚地指引等业务;临水临涯危险地段新建视频监控以及应急云广播系统,开发视频AI智能识别技术,综合洞头每天潮汐变化数据、现场水流海浪情况、危险区域自动划定、危险区域人员侵入自动捕捉、三色预警阈值设定和现场广播警告、预警短信电话、浙政钉逐级推送闭环处置等因素,对临水临涯(潮间带)区域开展数字化自动分析管控,实现该区域数字化跨部门联动场景。同时,开发在线处置功能,实现预警、派单、核实、查缉、反馈、归档全流程在线闭环,确保问题早发现、能处置、可留痕。
四是切实加强涉海部门整合协同,打造数字化的“海上指挥部”,打好指挥拳。在系统应用上,注重全面开放、灵活输出,可以形成公共组件对外输出,也可以模块化组合、“菜单式”提供,根据指挥层级的要求,开放给反走私、公安、海警、海事、农业农村、应急、交通运输、气象、乡镇街道等11个涉海业务相关单位;在机制重塑上,注重分区处置、多方联动,初步建立了统分结合、多跨协同的海上指挥体系。全面整合各涉海指挥中心,实行“多合一运行”“快速化反应”,着力在海上治理“大部制”上做出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