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4月15日正式进入汛期。余杭西北部为山地丘陵区,山溪性河流众多,在梅雨、台风期由于雨量大、延续时间长等原因,小流域山洪等地质灾害历来呈易发、多发态势。围绕这一问题,区应急管理局组织开发小流域防灾系统,成为区防汛防台信息化系统的中样组成模块,预计在主汛期前初步上线。该系统上线后,将实现小流域灾害从“监测预警”到“预报+监测”预警的转变,实现灾前、灾中和灾后全过程辅助防灾减灾工作,有效提升乡村抵御灾害综合防范能力。
一是多灾害联合监测全面掌控。之前,小流域防灾系统已于百丈镇仙岩溪小流域先行试点。在该流域,研究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建设涵盖水雨情、土壤墒情、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内的监测感知体系,通过构建小流域洪水预报模型和淹没分析模型,实现“监测预警”向“预报+监测”预警的转变,有效提升仙岩溪小流域防灾预警的时效性和精确性,为风险评估、抢险救灾提供决策依据。小流域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可利用物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小流域远程自动化监测基础设施和预警设施建设,通过“一张图”全面掌控小流域气象、山洪、地质等信息,把握多种灾害风险形势,及时发现灾害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防灾预警。
二是多途径模拟分析精准预测。据了解,在鸬鸟镇,“数智鸬鸟”指挥平台可对全镇15条小流域水量和8个区块雨量进行实时跟踪,与区防汛指挥中心指挥平台实时数据联动。比如在鸬鸟镇前庄村境内的茶场溪,已经安装了实时雨量监测设备,短时雨量会通过系统转化为数值在“数智鸬鸟”平台进行显示,同步数据可为区防汛办是否需要作出响应提供依据,实现及时预警。上下联动的山洪灾害预警方式,从多角度提高了防灾预警的时效性、精确性。通过深入分析小流域暴雨洪水规律,进行基于实时水雨情、气象短时临近降雨预报、人工假定降雨过程等多种途径的小流域防灾模拟预报,系统可对预见期内的洪水过程和淹没情况进行实时滚动预报和推演分析,增加预警提前量,为人员转移等应急救援争取宝贵时间。
三是多手段防灾预警科学防控。目前,小流域防灾系统采用实时远程自动化监测和模拟预报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增加水雨情监测设施密度、提高汛期监测数据上报频次、实时滚动预报洪水过程和淹没情况、利用气象短临降雨预报延长洪水预报预见期、实时动态校正等手段,提高防灾预警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实现“预报+监测”多手段防灾预警。该系统以多源数据为核心驱动,精细化预报河道各断面洪水水位、流量过程,形成动态洪水淹没图、洪水损失图等风险图组,结合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山洪模拟与风险研判,坚持“平战结合”,为危险区识别、风险研判、防灾转移和抢险救援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