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德清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防汛防台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防汛防台目标,按照“防大汛、抗大洪、救大灾”要求,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通过压紧压实责任、主动迎战备战、夯实基层基础等举措,全面打好防汛防台主动仗。
一、上紧发条,压实防汛责任。把层层落实防汛防台责任制作为防汛保安首要环节,着力构建防汛责任体系。(一)狠抓防汛督查组织。德清县防指对全县汛前准备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部署,听取了各镇(街道)和县防指成员单位自查情况汇报,并组织应急、水利、自规、交通、商务等部门组成5个综合复查组,对全县防汛重点隐患开展重点复查督查及专题研究。组织交通、水利等部门3次对杭州二绕和在建湖杭高铁、湖杭高速等影响防汛安全地段进行了专项督查。下发《关于切实做好防汛隐患整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拧紧压实隐患整改责任链条。在省市防汛工作视频会议后,全县上下认真贯彻会议精神,迅速进入防汛实施准备。(二)狠抓防汛责任落实。全面落实“定格、定人、定责”防汛责任机制,上紧发条,绷紧防汛安全弦。县镇村三级防汛组织架构全部更新到位,全县2700余名防汛行政责任人和网格责任人全部录入省级管理平台,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了县级各部门齐抓共管重要防洪工程安全度汛工作机制,168张村级防汛形势图已全部制定,县镇村三级184名灾害信息员更新到位。在《浙江日报》《湖州日报》《德清新闻》等媒体逐级向社会公告重要防汛防台责任人,接受社会监督。(三)狠抓隐患整改闭环。把隐患排查整改作为防汛保安的关键环节,确保不带隐患入汛。县防指和水利、自规等行业部门采取“隐患视同事故,隐患不整改按事故查处”的工作模式,建立了整改责任主体、具体措施和整改时限“三张清单”。实行领导签字背书上报县防指办备案的形式,有力推动隐患排查整改“回头看”。建立“一周一排查、一月一更新”的机制,全力推进风险整改闭环。开展山区农村切坡建房大排查,对切坡建房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建库设档。截至目前,两轮大排查发现的13处重点隐患均已整改闭环。
二、未雨绸缪,主动迎战备战。聚集各项应急准备保障,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一)预案演练全覆盖。修编了德清县防汛防台抗旱总体预案和城市超标洪水防御、突发地质灾害、小流域山洪等专项预案。以“全要素实战模拟、全场景综合展示、全过程复盘考评”全覆盖开展演练,目前全县已完成演练11场。5月底前,将完成地质灾害、小流域山洪方面的2场县级综合演练,并配合市防指在武康城区完成内涝抢险演练环节。(二)防汛培训多层次。多层次、多形式提高全县防汛减灾工作人员履职尽责能力,县防指办邀请省防指专家通过视频会商系统开展全县集中培训,水利、自规、气象等部门开展行业业务指导培训,县防汛干部下沉基层上门培训,委托社会力量进社区、进学校培训。经统计,全县开展防汛业务培训超3000余人次。(三)物资保障标准化。全县实物储备袋类43.6万只、桩木440余方、潜水泵605台/套等一批防汛物资。位于乾元的1600平方县级物资储备仓库刚投入使用。西险大塘、导流东大堤、对河口水库等县管重要水利工程(地段)实行了定点储备。4月下旬,县防指办发文明确了镇村两级防汛物资储备标准,并要求5月15日前备齐备足。对多灾易灾的镇村配齐卫星电话、应急发电机、移动发电应急灯和排水泵。(四)应急救援体系化。县镇村三级共落实抢险队伍218支4840余人;各镇(街道)正在建立不少于50人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投入60万元培育山鹰、民安、众安等社会救援力量健康发展。投入近40万元开展了惠及全县户籍人员和在册暂住人员的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保险。(五)避灾场所规范化。全县173个避灾安置场所已完成规范化建设121个,今年将再完成规范化建设27个,到年底,我县规范化率将超85%。同时,6月底前各避灾场所可视化100%建设完成。
三、试点引领,夯实基层基础。我县今年被列入全省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标准化建设13个试点县之一,德清县防指主动作为,标准向上对接,重心向下延伸,试点工作有序推进。(一)梳理对标,优化方案。结合我县历年来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实践经验,立足基层防汛难点痛点,成立工作专班,多次组织了县应急管理、水利、自然资源、气象局、建设、综合执法等部门座谈交流,制定标准化建设工作内容、具体标准,力争创特色、出亮点。(二)动员部署,统一思想。组织召开了全县防汛工作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标准化建设部署会议,动员各镇(街道)倒排时间节点,高质量完成创建。开展标准化建设业务培训,确保基层一线创建工作进度、质量的平衡。(三)整合资源,齐创亮点。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整合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防御工作特色,结合避灾场所规范化建设、宣传演练、物资保障、抢险救援等具体工作,抓好建章立制、建网成库,着力推进组织责任网、风险防控网、抢险救援网、灾后恢复网、运行保障网+数字化平台的“5+1”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努力打造基层防汛地方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