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萧山区积极建设智慧消防设施,严格落实基层消防力量,着重排查重点领域隐患,织就高质量安全防线。截至5月中旬,消防火灾事故数较前两年平均数下降41.78%,火灾数同比下降20.51%,消防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一是当好城乡安全守护人。受道路、交通等因素制约,一旦发生火灾,专业消防队有时很难在第一时间抵达火灾现场, 一辆微型消防车,一批灭火器材,一支经过培训的24小时守候的消防队伍,微型消防站犹如消防体系的“神经末梢”,在发生火灾的第一时间“救急,救早”。通过成立微型消防中心站,做到第一时间赶到火场,1分钟出发,3分钟到达,5分钟内出水。截至目前,全区已实现微型消防站全覆盖,村、社区微型消防站数量达到416个,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702个,高层建筑微型消防站约500个。
二是打赢消防安全保卫战。萧山区北干街道莱茵园小区作为全国首个消防通道“贴单式”执法的试点小区,小区生命通道违停现场实现明显改善。依托科技撑起24小时“保护伞”,全区智慧消防建设进一步加快,互联网式火灾感烟探测器报警器、电动车智能充电桩逐步铺开。“灭火是被动的,防火才是主动作为,人防才是关键”,作为消防安全工作的“主力军”,区消防救援大队注重发挥“主推手、主力军”作用。为强化隐患整治、防止隐患反弹,开展了“推磨式”消防检查和督查活动,紧盯重点区域和行业消防隐患整治,发动各行业部门、基层派出所对居住出租房、高层建筑、人密场所、易燃易爆企业、“九小”场所、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六类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整治。
三是实现安全机制常态化。按照“排查见底、隐患清底、整改清零”的要求,建立常态化消防隐患排查整治机制,因地制宜开展各项专项治理,综合采取“查、改、罚、封、停、拘、判”等手段,加大执法打击力度。在高层建筑、出租房、小微企业三大领域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工作中,累计拘留309人,办理行政处罚案件99起,实现了“专项整治一次,隐患清除一批,工作带动一片”的效果。下一步,萧山区将进一步推动消防智能化管理,规范微型消防站建设,同时继续推进高层建筑专项整治和电动自行车治理,加大区域性火灾隐患顽疾整治力度,紧盯区域性火灾隐患,按照“整治一批、消除一批、关停一批”的分级治理原则,坚持“拆、改、建、管”并举,严格标准,彻底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