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防范化解各类重大安全风险,萧山区从体制机制、风险排摸、数字监管三方面入手,持续实施有力有效的监督,推动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企业安全生产治理能力不断提高,提升全区安全生产水平。
一是夯实体制机制基础。创新危险化学品“一手册一导则”,即危化品储存“一标准一手册”和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做到划线、设施、制度“三个统一”,进一步明确企业隐患排查“谁来查”、“怎么查”、“查什么”。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在华润雪花啤酒(浙江)有限公司市级试点、11家企业区级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区重点行业领域全面推开,目前共有1340家企业完成风控体系建设。选取传化、中石化及华润雪花等5家企业,通过制定创建标准、组建“党建联盟”工作群、联合开展活动等形式,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打响“应急+党建”品牌。
二是夯实风险排摸基础。坚持“应普尽普、应查尽查”,制定下发全区安全生产风险普查工作方案,按照“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举办全区安全生产风险普查业务培训会,开展分级宣贯培训,进一步强化目标把控、压实普查责任。针对普查专业性力量不足的问题,引入区内外8家中介服务机构力量,充分发挥镇街安监办和基层应急管理(安全)网格员作用,辅导和帮助企业开展隐患辨识和风险普查,确保风险普查填报内容真实准确。截至目前,全区应录入普查对象14114家中已完成录入8822家,完成进度62.5%。
三是夯实数字监管基础。对标年初以来省市各级关于数字赋能的工作部署,加大萧山“数字应急”平台开发建设力度。对650余家重点企业基础信息、执法数据、社会化服务情况进行集中导入,建立全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数据库。创新安全隐患巡查交办机制,利用“萧山区危化品智慧监管平台”视频监控手段,对22家企业生产、储存场所共134个监控点位视频动态巡查,累计发现隐患48处,立整立改37处,开出智慧罚单11张。整合区内自然灾害防治重点点位视频130余路,完成执法单兵、车载云台、无人机等3大类30架专业设备整合,对避灾安置点、应急救援队伍、物资仓库进行数字标注,实现应急管理“一张图”智能化展示和“空天地”一体化可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