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多措并举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发布日期:2021-08-20 16:44 来源:丽水市应急管理局 浏览次数:

为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全面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加快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松阳县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决策部署,结合实际,制定松阳县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多措并举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一、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2022年6月底前,完成风险普查,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评估指标体系和数据库;按照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推动普查成果转化应用和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实现自然灾害风险全链条、全周期精准治理。

二、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工程。大力推进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的保护与修复,系统维护森林系统、河湖湿地系统的原真性与完整性,到2023年,水土流失面积占比下降至7%,森林覆盖率保持在80%以上,省控断面Ⅲ类以上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蓄积量增加80万m³以上,松材线虫病等有害生物入侵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生态廊道连通得到加强,森林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地位进一步得到强化,水土污染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生态质量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加强,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典范。    

三、实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到2022年底,现存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部完成。构建“安全、均衡、富民、智慧”的松阳水网,打造高标准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到2025年,县城规划区、镇(乡)村、产业集聚区、农业主产区防洪达标率100%,县城规划区排涝能力达到20年一遇标准,“多源互济、互联互通”的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城乡优质供水覆盖比例达85%以上;重点灌区供水保证率达到90%;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达标率达到95%,城市应急备用水源保障达到60天。按照水利部“智慧水利”和省政府“数字化”改革要求,推动县级“数字化”水平台建设,全面提升水管理服务效能。到2025年,水利智能感知体系与一体化应用体系基本构建,水事务智能化应用场景覆盖率达到80%,中型水库安全监测自动化覆盖率达到100%,主要河流水文预报模型覆盖率达到100%,山区小流域防洪减灾数字化系统覆盖率达到100%。
  四、实施地质灾害整体智治三年行动(2020—2022 年)。到2022年底,全县实现“一图一网、一单一码,科学防控、整体智治”的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新机制,构建分区、分类、分级的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新体系,形成“即时感知、科学决策、精准服务、高效运行、智能监管”的地质灾害防治新格局。围绕地质灾害风险识别能力、监测能力、预警能力、防范能力、治理能力、管理能力等六大能力建设,强化关键环节补短板,分类施策,提高地质灾害风险识别、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地质灾害防范能力,管控源头,健全机制,整体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

五、实施应急救援平台建设工程。根据省应急管理厅统一部署,参与建设和应用全省应急救援平台,推动建设松阳县应急救援平台;到 2022 年底,全面完成平台的基础设施、装备器材、信息系统建设和人员配备任务。

六、实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构建自然灾害监测综合感知网络体系和监测预警信息共享交换机制,实现重大风险感知全覆盖、监测数据共享共用;构建多灾种和灾害链监测预警模型,统筹预报预警信息发布资源,提升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面、精准度和时效性;到2021年底,建成覆盖重大风险隐患的多层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实现跨地域、跨层级、跨系统的自然灾害监测和实时预报预警。

七、实施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引进培育发展我县自然灾害救治装备产业。加快推动企业对自然灾害防治科技成果的应用,加快建立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机制等。完善应急救援队伍技术装备配备,开展消防救援装备达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