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县儒岙镇紧盯问题“三向联动”科学防御台风“烟花”
发布日期:2021-08-04 11:46 来源:绍兴市应急管理局 浏览次数:

新昌县儒岙镇将“建机制、强管控、重关怀”贯穿防汛抗台全过程,探 索形成一套风险应对科学程序,切实降低台风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7 月 26 日凌晨,黄泥丘村倒塌住宅 1 处 2 间,该户 2 人已提前两天转 移安置至避灾点,有效避免了安全事故。

一、建立扁平化指挥体系。一是站所协同“联动”,横向协调 迅速。整合协调派出所、供电所、卫生院等 6 个站所,以及专职消防 队、森林消防队、临时调度队等 3 支队伍,组建 117 人的儒岙镇综合应急救援队,下设 8 个专职小组,由镇综合指挥中心统一调度。如 7 月 25 日凌晨南横片受台风影响突然断电,电力抢修组仅用 20 分钟完 成整修,全片 6 个村顺利通电。二是包片驻村“联户”,纵向管理畅 通。建立“五级包保”体系,即县级领导包镇、镇级领导包片、驻村 干部包村、两委干部包组、专兼职网格员包干。7 月 23 日下午 5 时, 全镇 28 个村明确“五级包保”专班人员、责任分工、轮班安排,472 名镇村干部在 1 小时内全部到岗到位,严格按照 24 小时在岗要求开 展防台工作。三是社会组织“联防”,面上全民参与。支持鼓励镇村 两级工青妇、义警义工等社会组织参与应对,形成多元主体合作互动 机制,进一步织密防台组织网。福安社警、青松义警、天姥义工等 4 支队伍协助排查清理 104 国道沿线隐患 36 处,协助转移安置避灾群 众 49 人次。

二、落实精细化研判处置。一是分层管控细一步。对地质灾害、 小流域山洪灾害、危旧房三大重点区域风险隐患点位实行分类、分区、 分级管控,将 28 个村 357 处三类风险点位划分为天姥、报国、石磁 等 6 个点位区块,重大、一般、低风险等 3 个风险等级,实行“红黄 蓝”三色管控。如针对王里山村等 3 个村 6 个地质灾害观察点,五王 村等 5 个村 11 个小流域山洪灾害观察点,前置救援力量备足抢险物 资,提前做好安全转移方案。二是提前储备早一步。立足提升风险应 对和治理水平,建立健全转移安置人员信息即时登记、山塘水库“一 日三巡”打卡、“联户联情”工作动态日报等机制,推动防台工作从 传统“应激式”向科学“主动性”转变。如提前引导 27 家中等规模 以上企业于 7 月 25 日、7 月 26 日停工停产,按照省农业农村厅“水 位不出溢洪道”的要求,于 7 月 22 日起要求全镇 14 座水库提前完成科学泄洪。三是督查考核实一步。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由镇主要 领导带队,镇纪委抽调人员组成专项督导小组,就责任落实、体系建 设、物资储备等五大方面 19 条内容逐项逐村开展现场指导和明察暗 访,累计进行指导督查 6 轮,点对点指出存在问题 10 余个,发出工 作通报 1 期,责令书面检查 1 人次。

三、打造务实化管用措施。一是“清单式”公示明权责。下发 防汛防台村级工作人员、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群测群防基本情况、小 流域山洪灾害、疑似 C 级危房、党员包户、“六必问”等 6 份精细化 责任清单,并上墙公示动态更新,进一步清晰职责规定、权限划定, 如横板桥村、儒一村等单设责任“窗口”,力促干部履职尽职。抗台 期间,王渡村党总支书记梁夏龙大雨中带领党员干部扛沙袋、垒沙包, 儒一村党员潘新福逆行进山打开水库启闭机。二是“定制型”服务安 人心。为保证安置点群众生活品质,在免费提供食宿、“拎包入住” 基础上,安排互动节目、“党群连心”谈话,利用手机视频功能帮助 安置群众与亲人连线,进一步营造守望相助、积极健康的生活氛围。 如五王村开展暑期作业辅导,圳塍村邀请家宴厨师“开灶”保证一日 三餐荤素搭配,王里山村组织唱戏文、做糖麦饼、跳广场舞。三是“回 头看”巡防防回流。要求各村安排专人每日早晚2 次返回检查是否有 滞留回流人员,及时对围挡、警戒线等易倒伏点位进行加固,五王村、 皇渡桥村、东山村等22 个村共计劝导转移、撤离安置群众277 户414 人,没有发生一起滞留回流,真正做到了应转尽转、能避全避、不落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