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高度重视智慧应急防控体系建设,尤其今年以来,抢抓数字化改革机遇,按照“整体智治、协同高效”理念,积极打造“自然灾害防抗救全流程”县级应急指挥平台应用场景,有效推动了防灾减灾由“经验导向”向“数字化改革”转变,目前该应用场景已列入省委“三张清单”S0版,并在这次台风“烟花”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突出多跨协同,梳理预警指挥“全流程”。一是系统性集成数据。指挥平台设置应急体系、监测预警、应急指挥、辅助决策、信息接收、应急准备、值班值守7大功能,有效整合水利、气象、自然资源等16个平台系统、27个业务数据接口,日均汇总各类监测预警信息超20万条,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可提供从事件接报、应急响应、事件研判、指挥调度到指令处置的全流程支撑。防台期间,平台实时掌握了县内98个水雨情监测站点(接下来将新增至277个)、93个气象观测站点的数据,为应急救援、疏通河道、水库泄洪提供了技术支撑、判断依据。二是全方位盯牢隐患。指挥平台的数据大脑可自动分析全县360个风险点位及834个重点防控点位的实时信息,并依托全县1.7万余个摄像头、铁塔公司高空摄像头,通过算法模型融合全景图片、街景图、周边摄像头视频等,构筑了监测感知“一张网”,全方位盯牢重点风险隐患。如长诏水库防台泄洪过程中,指挥部通过视频发现河道周边有群众捞鱼,立即下发指令至网格员,及时劝离了群众。三是智慧化监测水情。重点开发水情监测功能,利用全县各水雨情监测点实时降水数据,全天候监测全县124座水库及河流水位信息。防台期间,因泄洪原因11个监测点提示超警戒水位,系统立即自动发出预警信息,提醒相关部门做出应急处置措施。
二、突出精准高效,形成智慧应急“全景图”。一是信息“一张图”。以1:500分辨率的三维地图为底图,与二维地图相融合,并叠加部分地区的高分卫星影像图,清晰直观呈现监测站点、风险防范区点位、视频点位信息。防台期间,根据地质、气象、水文等信息建立了1146个图层,较好地满足了应急指挥的数据要求。二是灾情“一张图”。灾情发生时,系统实时汇集各受灾点信息员上报的图文信息及各乡镇街道上报的受灾数据,一图展示全县各区域道路房屋损毁数量、被困群众人数等情况。防台期间,12个乡镇(街道)第一时间上传现场处置情况,为应急指挥提供了决策参考。三是救援“一张图”。建立应急救援资源专业图层,共享应急力量、装备物资、重点单位、重要设施以及社会联动单位等数据资源,为科学调度提供辅助。防台期间,应急救援资源数据信息收集工作加快推进,及时通过“安全码”“安全卡”等方式转移安置群众4420人,尤其针对无智能手机老人,推出具备定位功能的“安全卡”,有效确保了转移零死角。
三、突出系统规范,构建组织落实“全闭环”。一是指令一贯到底。针对防抗自然灾害协同性、区域化特点,落实群组化管理,一旦某个点位发现自然灾害,即可在预警响应时通过配置好的群组信息快速下发指令。台风“烟花”来临前,不同相应等级的信息群组已提前建立,响应启动既一键下达指令,又实时掌控指令接收执行情况,确保了责任到人、执行到位。二是落实一体跟踪。准确掌握指令落实进展,在指挥平台上可对重点关注的人员、物资、车辆进行实时跟踪并记录移动轨迹。如发生突发情况,平台将根据定位和灾情智能安排最优处置人员、调用最近应急物资、规划最优前往路线,若中途遭遇道路阻塞等突发情况,也将提前规划路径、合理规避障碍。又如对巡更巡查,能够智能实时监督,确保巡查到位。三是反馈一览无余。接到指令人员通过指挥平台手机移动端,以照片、视频和音频形式及时上传事件处置进展及任务完成情况,实现从指令下达到落实反馈的全流程闭环。同时,整个闭环全程留痕,为复盘总结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