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数据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大数据已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的重大战略决策。在过去的一年里,鄞州区应急管理局积极推行应急管理系统数字化建设,创新推动应急管理工作流程再造,推动数字成果运用,为鄞州高质量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首善之区贡献应急数字力量。
一、强化安全监管数字化升级
高效启用安全生产数字化监管平台,省工业企业安全在线平台已有7750余家企业使用,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安全在线平台已启用491家,启用率100%。
首创“小微企业安全智慧监管”应用场景,在全市得到推广应用,辖区2.7万家小微生产经营单位纳入智慧监管,累计自查 27.1万余次、巡查22.3万余次,共整改安全隐患4.1万余个,清理三合一场所5000余个,扑灭初起火灾33起,入选全市数字政府重点培育项目和“三为”最佳实践案例,被推荐为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和“浙里安全”多跨场景。加速推动“保险+服务+科技”全产业链应用,推动全国首个实体化运作的宁波市安责险服务中心落户鄞州,国内首开将住宅消防设施纳入商业保险先河,安责险覆盖全区超过2800余家工矿企业和全部71家高危企业,并在住宅电梯、城乡危房、特种设备、农业渔船、专业市场、“两客一危”、文保单位等各重点领域积极探索可行模式。
二、强化行政执法数字化转型
全面参与“152”“141”两大体系贯通衔接工作,作为全市唯一试点承接“安全生产风险闭环管控协同应用”试点任务单位,创新归纳“1+4+7+X”特色工作法,依托安全生产问题发现处置闭环机制推动问题整改销号4.4万条,占全市总量的40%。开展工矿商贸行业安全生产承诺履诺公示和信用修复工作,切实发挥信用评定指标惩戒失信、激励守信的导向作用,通过采用信息化技术综合评定各项评定指标确定,评定结果实施动态调整,将企业安全生产信用等级分A、B、C、D四个级别,今年帮助企业修复信用修复1000余条。全面运用“互联网+监管”系统,提升监管库事项认领率、实施清单编制率、执法人员开通激活率、掌上执法率、执法事项覆盖率、执法任务完成率均达到100%。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年立案438起,处罚425起,检查处罚率30.04%。
三、强化自然灾害数字化防控
全面开展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面试点“防汛防台在线”重大应用,内嵌8大模块,推动风险识别、精准防控、应急处置等工作更加高效。明确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防汛指挥机构363个,指挥机构人员3647人。全区各村级基层防汛组织机构划分339个网格,关联网格责任人、转移责任人、转移人员进行安全码赋码,现登记转移人员981人,村主要负责人和转移责任人掌上应急移动端开通率100%。完成263个避灾安置场所视频监控设备安装。结合热成像双光谱高空摄像监测、气象数据、森林防火资源库和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建设鄞州区森林消防应急救援实战应用系统,实现基于GIS场景下的“灾前、灾中、灾后”全过程、全方位、一体化动态管控和决策辅助;配备可视化单兵、无人机等设备,在林区人员聚集的进出口设置红外语音提醒设施31个,通过短信、微信以及电视台等推送森林防火安全知识。
四、强化应急指挥数字化保障
梳理数字政府安全生产重大任务细化量化和核心业务清单81项。应急值班值守系统实现与110等部门信息平台共享互通。投入资金,改造提升区应急指挥中心显示屏及配套设施和可视化指挥系统,接入个部门系统和监控3万余个。推进卫星便携站建设,设置直升机起降点3个。每个镇街道配备移动单兵等设备,实现省市区镇四级应急指挥平台贯通,运用已有的现场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连接至镇(街)应急指挥中心,发挥区领导统一指挥、相关部门联合会商、各镇(街)视频联动的积极作用,实现对自然灾害、事故现场的指挥协调进行画面和语音的实时传送,提升现场调度指挥能力。
五、强化宣传服务数字化创新
作为全区5个部门新媒体之一,“鄞州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不断升级改版,新增线上学习、气象预警、证书查询、线上地图、违法举报等功能内容,公众号覆盖用户4.8万余人,更新内容850余期。每年经区统一信息公开等平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超过2700余条,与鄞响、鄞州日报、鄞州电视台等媒体合作开设专版专栏,通过8718平台直播进行法律法规授课,云直播进行新闻发布。行政审批事项13个主项、18个子项全部实现全流程网办、全流程掌上办。深化产业工人安全培训工程,推进“浙江省安全生产网络学院”“宁波市安全生产网络培训学院”教育培训平台应用扩面,累计培训员工16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