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以乡镇(街道)森林防灭火工作规范化建设为契机,着眼森林火情打早、打小,夯实机制运行、强化队伍建设、深化智防智救,全力推动基层森林防灭火乡自为战、乡自能战、战之能胜。
一、夯实制度机制,助推基层防灭火机理顺畅。标准引领,基建并行。立足绍兴森林防火工作实际,编制了绍兴市《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导则》地方标准,并于2023年12月21日正式发布。该《导则》是全省首个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标准,明确了防火检查站、林火阻隔系统、巡护道路、蓄水设施、引水上山工程、高位监控和无人机等常见常用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的具体建设要求,为规范开展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保障。2023年,全市建成防火应急道路33.54公里、生物防火林带28.77公里、蓄水设施385个(处)。完善机制,提升合力。制定出台《绍兴市森林火情早期处理工作指导意见(试行)》等制度,构建起了市级部门—县级政府—县级部门—乡镇(街道)—护林员的全链条工作框架,将工作职责和操作流程具体细化,让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形成闭环。建立镇域、村村互救机制,积极开展毗邻区域和社会救援力量联防协同演练,应急期间,根据火情灵活调配人力物资,实现支援力量30分钟内赶赴现场。
二、完善“三网”建设,助力应急反应快速高效。完善高位探头监测网。利用铁塔高点资源合理选取监测站点,实现重点林区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森林火险监测,综合运用视频分析、烟雾检测、热成像火点检测等多种技术,快速捕捉、精准识别、及时发现早期火情,研判出火情所在具体位置,联动森林火险监测管理平台报警弹窗、微信公众号报警提示、短信提醒等形式第一时间通知对应管理人员及网格员。2024年全市新建高位监控102处,林区覆盖率提升至85%以上,与省静止卫星林火监测系统、省护林巡查系统、无人机、高空瞭望等构建“天地空”一体化智能监测预警体系。完善护林责任网。印发《绍兴市护林员管理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划定护林网格1385个,每个网格均匹配护林员,并在“护林巡查”系统上落地上图,形成精准定位管理。同时,建立网格与护林责任人、护林员一一对应清单,纳入基础空间数据库和防火数据库,实现森林火情精准定位、预警报警精准推送。完善水源保障网。全力推广“引水灭火”扑救方式,加强引水基础设施建设,收集完善全市林缘林区自然水源、蓄水池、蓄水箱等取水点位,依托基础空间数据库,2021年以来共建设“引水灭火”蓄水设施1119处,实现火情就近水源匹配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
三、建强三支队伍,实现森林火情高效处置。建强乡镇街道综合救援力量。有效整合乡镇(街道)应消办管理人员和原政府专职消防队,依托乡镇(街道)综合消防救援站招聘社会有志青年,平战结合、专常兼备,实行集中办公、一体管理,承担巡查防护、火灾扑救、应急演练等工作,充分发挥“一专多能”作用,打造精干高效的森林尖兵。建立志愿森林消防队伍。发挥森林志愿消防队伍前端作用。深挖社会力量,通过创新整合、平台搭建、示范引领等方式,指导重点村(社区)激活民兵、安保、医护及青壮年等多方群众力量,吸收本地单位负责人、企业家等威望较高群体组建森林志愿消防队伍,属地乡镇街道、村(社区)、应急救援站持续给予工作经费、专业技术和装备物资方面支持,充分发挥森林志愿消防队伍地缘人缘优势,重点时间节点协助开展“联勤、联动、联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健全社会救援力量。与红十字、蓝天等社会救援队伍强化森林防灭火领域合作,设立社会救援力量培育基金,持续提升社会救援队伍专业水平,协同开展森林防灭火查隐患、助整改、传经验等联防联建工作,强化森林防灭火社会共治效果。如上虞区筹建并投入使用“上虞区社会救援力量训练基地”和“上虞区应急救援共享装备库”,实现训练场所和救援装备与社会救援力量共享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