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自2021年收官迄今,部分普查对象情况发生较大的调整变化,为提升普查数据时效性,深入推进普查数据更新和成果应用,根据上级统一部署要求,今年以来,海盐县立足于早、着眼于快、落脚于实,组织开展2024年度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更新并于8月底完成初审。经更新后,全县现有应急系统数据606条,其中更新原有数据547条、新增59条、删除59条,完成进度情况居全省前列。
一是在“早”字上使劲,打造运作体系。基于县域特点实际、工作难易程度、年度预算安排、进度完成周期等多重因素综合考虑,海盐县普查数据更新工作遵循“谁主管、谁上报、谁负责”的原则,采取有别于其他地区全权委托第三方的做法,走出一条具有海盐特色的普查之路。落实人、财、物、技术保障,采取责任主体更新填报、行业主管部门统一审核、第三方团队质检核查的方式开展。县减灾委在普查数据更新前做足做细前期各项准备,理解吃透技术规范要求,梳理数据清单,制定工作通知及方案,召开专题部署会议,组织各行业部门、镇(街道)具体负责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按工作任务量倒排完成时间节点,做到“定人、定时、定量”。
二是在“快”字上用力,形成推进合力。县减灾委办充分调动和发挥责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建立“挂钩包干”机制,清单化明确各普查对象、现有底数、计划完成时限及归属对应的行业部门、镇(街道),共计涉及24项。在普查数据更新期间,各级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通过电话、浙政钉群、现场咨询等渠道开展问题答疑解惑、资料整理归档、平台数据录入、审核纠错等工作,实时跟踪普查工作进展情况,力求普查数据完整、正确、规范,最终于8月底前顺利完成普查数据的采集更新。
三是在“实”字上做功,构建长效机制。为建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实现对普查成果数据库的持续更新,真正将静态沉淀的普查数据“跑起来、活起来、用起来”,今年海盐县经调研和谋划,聚焦“小切口、大场景”,建设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一件事”系统,以普查数据为基础支撑,通过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这一手段载体,进一步厘清各承灾体(普查对象)所属管理部门(单位)职责和管控要求,建立完善减灾委办统筹、部门协同、主体参与的“排查—登记—治理—报告—销号”全过程管控机制,让各方共同参与防灾减灾工作,同时在排查及日常监管过程中动态掌握各承灾体(普查对象)的脸谱画像(基本情况),实现对普查数据的常普常新。
按照工作计划安排,下一步进入数据的第三方机构质检核查阶段,力争9月底前全面完成2024年度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