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机构资质参差不齐、服务“重形不重实”、规范化管理缺失等问题,长兴县创新打造综合性监管体系,在全市率先开展社会化服务机构分级评定,倒逼安全生产服务机构全面提升服务质效。2024年,全县各类生产安全亡人事故同比2023年下降28.6%。
一、个性化服务持续满足企业多方需求
一是清单化晾晒。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服务机构执业告知和报备制度,全面梳理机构从业资质、服务类型、能力水平等信息,核实后纳入县级联系单进行公示,有效破解企业找不到安全服务机构的难题。目前,县级清单共包含咨询、评价、设计等社会化服务机构33家。
二是精准化破题。主动对接引入泰达安全、宁波华东、博俊安全、中图设计等4家行业安评、设计机构,有效破解县内金属冶炼安全行业服务机构数量少、价格高等问题。同时,创新开展“一镇一品”服务模式建设,指导泗安镇、水口乡、画溪街道等分别打造了“联盟+”服务、“积分制”管理、“交叉互查”制度,充分激发市场侧、社会侧资源,弥补政府侧安全监管服务短板。截至目前,通过市场化社会化手段累计为企业排查隐患389处,解决难题126个。
三是规范化提升。聚焦电子电容、染整、金属熔融、有限空间等高风险行业安全标准规范缺失、生产设备安全标准不清等问题,由县应急管理局牵头,依托专业机构力量,制定出台行业规范标准和安全解决方案,为行业企业提供标准化规范化整改提升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出台行业规范和解决方案3个,指导服务企业83 家。
二、多元化举措全面提升机构专业服务能力
一是严格落实分级认定。根据省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机构分级管理办法标准和细化评估规则,结合机构专业人员配备、场所设备、运行情况等,在全市率先开展安全机构 A、B、C、D 四级评定,明确获评 D 级的服务机构禁止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倒逼2机构转型升级。目前,已淘汰 D 级机构5家,重组合并提升3 家。
二是全面提升服务效能。创新搭建安全生产服务平台,全量归集县内企业安全服务人员资源,打造社会化服务“专家库”,并定期组织库内人员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技能培训和比武,通过以训代练、赛训结合模式提升专业服务水平。目前,县级专家库共包含109 人,含省、市专家20人,累计提供各类服务460次。
三是持续迭代硬件装备。针对县内行业企业业态丰富、服务场景类型复杂情况,出台县级安全设备技术装备指导目录,并将机构服务装备情况纳入定级考核内容,推动机构装备持续迭代。截至目前,县内社会化服务机构安全生产设备升级累计投入超180万元。
三、规范化管理全力保障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强化标准管理。出台《长兴县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机构积分制管理办法(试行)》,全面规范社会化机构在合同签订、服务程序、服务质效、隐患排查等方面行为,破解以往社会化服务机构“重台账轻现场、只提问题不指导、报告编制与实际不符”等突出问题。目前,共梳理形成社会化机构服务正面清单10项、负面清单10项、一票否决清单10项。
二是强化综合监管。充分运用企业反馈、上级督查检查、第三方服务评审等信息,全面落实机构服务情况“企业满意度评价+应急管理‘一企双查’+专家报告审查”等综合评价措施,强化服务质量监测。截至目前,累计发现15家服务机构涉台账造假、报告缺漏、擅自降低整改标准等问题179处,均督促完成分类整改。
三是强化结果运用。在全市率先实行服务机构3积分制管理,对涉及负面清单服务机构,视情采取约谈、通报、取消分级认定资格等惩罚举措,对纳入“一票否决”情形的机构移除县级服务机构联系单。截至目前,共约谈服务机构5家、通报4家,1家机构被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移交公安机关刑事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