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我市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积极扑救、有效消灾”方针,紧扣清明节点,聚焦祭祀用火、农事用火、旅游用火“三碰头”风险,构建“宣教夯基、防控织网、备战强兵”工作体系,全力打好森林防火主动仗,确保防火于未“燃”。
一是精准宣传。借助“3·19”森林消防宣传日,深入开展“绿盾行动”,发动3000名登山爱好者通过背包插旗、手持喇叭开展巡山宣教,已巡护186条登山路线,劝阻违规用火120起,覆盖游客5.2万人次。组织“小记者探营”活动,通过现场观摩消防演练,切身采访灭火战士,带动5000余个家庭签订防火承诺书,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联动效应。构建全媒体宣传矩阵,在300余辆公交车循环播放警示短视频27万次,利用“村村通”大喇叭方言喊话每日3次,在景区、公墓等重点区域入口插设森林消防标语小旗帜300余面,实现“屏幕有影、广播有声、路口有牌”。
二是精密布防。以林长制为引领,优化299名专兼职护林员网格化管理,创新“日巡查+周通报+月考核”动态考评机制,围绕公墓区、重点林场、旅游线路等重点区域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排查,查处违规用火275起,整改隐患427处。在进山入口设置智能检查站,严格实行“扫码入林+火种收缴”双管控,创新运用无人机“空中扫雷”与165处高位监控形成立体监测网,同步在景区及重点区域布设47个电子卡通警察,构筑“地面巡查+空中监测+智能预警”的全天候智慧防线,林区智能监控覆盖率达95%。
三是精心保障。建立“镇级主力、村级前哨、社会补充、周边支援”的四位一体应急救援体系,严格执行个人装备统一、装备口径统一、技战术统一的“三个统一”标准,前置驻防力量、灭火物资至重点林区,增配高压水泵、多功能运兵车、工业级无人机等现代化装备,助力升级“15分钟救援圈”。推行“月集训、季拉练、年比武”的常态化练兵机制,于清明节前举办全市技能大比武,组织25支队伍共400余名队员开展引水上山、障碍穿越等实战科目竞技,检验队伍应急反应、出动速度、携装出动、现地展开等能力水平,打造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森防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