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创新构建“选才筑基、实战淬火、智防织网”全链条培养体系,推动基层防汛责任人从“土专家”向“多面手”蜕变。
去年汛期,全市6878名防汛责任人全员上阵,精准预判险情73处,转移群众10238人次,实现人员“零伤亡”、财产“少损失”目标。
一是选才筑基锻铁军。针对“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特殊地貌,构建覆盖23个镇街、484个行政村的防汛责任网络,依托“专业力量+乡土智慧”双轮驱动,组建应急抢险队伍共541支,总人数达1.6万余人,构建起“15分钟应急响应圈”。充分发挥民间水利会传统优势,组建“银发防汛智囊团”,将300名老水利人纳入专家库,带着“竹笼石堰”“土法测洪”等绝活驻守一线,在浦阳江险段抢出3小时黄金抢险时间。首创“镇政府指导,行政村实施,水利会协助”工作新模式,险情处置平均时效提升83%。
二是实战淬火砺尖兵。创新“三训联动”培养机制,开展AR模拟决堤、山体滑坡等“情景嵌入式”演练88场,学员“身临其境”练研判、学决断,开设“防汛微课堂”推送水库渗漏处置、群众转移技巧等视频课52期,基层干部随时随地“充电蓄能”。建立“战训考评”制度,将隐患排查成效与考核挂钩,基层网格员累计开展“拉网式”排查2876次,通过“隐患随手拍”,发现并整改水库坝体渗漏等隐患35处。在“贝碧嘉”、“普拉桑”台风防御实战中,新培育的基层防汛责任人准确预判56处险情,转移群众7483人次。
三是智防织网守平安。以“天眼+地网+人防”筑牢科技防线,整合水文、气象等6部门数据,592名责任人“掌上应急”APP实时接收预警,573部卫星电话直通偏远山村,预警信息触达提速20分钟。镇村应急广播创新“诸暨方言+普通话”双轨播报,实现全市覆盖,数千名余名留守老人“听得懂、跑得快”。梅雨期间,数支数字化尖刀队携无人机、水下机器人驻守重点流域,实现“险情早3小时发现、处置快2小时完成”,用科技力补足人力短板。
2025浙江汛期已至,诸暨市锚定防汛备汛抗旱目标,全面启动防汛备战"升级行动"。在延续去年"选才筑基、实战淬火、智防织网"三大体系基础上,重点实施"复盘补短"工程,推动防汛体系从"经验防御"向"精密智控"跃迁。全市防汛责任人重整行装再出发,誓用数智化防线守护万家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