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锚定“遏重大、降较大、保安全”的总体目标,从体系建设、隐患治理、机构管理等三方面精准发力,进一步推动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成功获得由浙江省委省政府颁发的“安全发展铜鼎”。今年以来,已防范化解风险隐患8459条、重大隐患240条,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零发生”。
一、数智赋能强基工程,织密全域应急防控网
一是组建三级应急架构。构建“1+19+16”应急消防组织体系,由119指挥中心统一调度,19个乡镇(街道)实现“委+站+队”三级架构全覆盖,共设应急消防管理委员会、管理站各19个,乡镇专职消防队16支(3个街道由消防救援大队直管),形成党政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包干、业务条线联动的责任闭环。
二是探索隐患智能管控。以“141”基层智治平台为载体,重塑构建“1库3巡4险8域”智能模型,即1个全域数据底座,市镇村三级巡查,4类风险等级,8大重点领域,实现隐患“发现—流转—整改”全流程。截至目前,系统已归集3.1万家企业(场所)数据,流转交办问题隐患4.2万条,基层排查质效提升40%。
三是优化救援力量布局。在专职消防队建设基础上,以网格为单位组建“专业队+网格队”的立体救援体系,16支专职队提标建设,316支村社应急突击队覆盖960个网格,构建城镇“135”快反机制与农村15分钟救援圈,切实提升应急救援效能。2024年,专职队协同灭火响应时效提升16.1%,平均到场时间缩短约21分钟。
二、靶向攻坚风险源头,构建三防协同治理链
一是聚焦“人防”强训固本。建立政府、企业、社会三方联动机制,引导督促行业协会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力量入企开展安全服务,推动入企服务常态长效,实现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稳步提升。2024年,累计组织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宣贯等各类宣贯活动200余场,覆盖企业员工2万余人,推动安全生产知晓率从65%提升至92%。
二是聚焦“技防”硬核提质。以高危行业为重点,加快机械化、自动化改造,化工行业累计淘汰落后设备8套、改造老旧装置6套,新建燃气管网12.6公里,“胶改金”整改实现全覆盖。深入推进“安居守护”民生工程,为200余户独居老人安装“一键报警”、智能烟感等设备,推动安防技术从生产领域向民生领域延伸,构建技防一体化防控体系。
三是聚焦“隐患”协同消险。创新开展“1+N”联合执法模式,即综合执法牵头,公安、应急等多部门协同执法,全年开展“综合查一次”检查134起,检查5242户次,减少企业干扰2665户次,覆盖事项1651项,事项覆盖率达53.13%。同时,推动执法力量下沉,指导乡镇(街道)办理安全生产案件61起,占全市总量的70.9%。
三、全链优化服务质效,打造安全监管新标杆
一是严控准入门槛。建立社会化服务机构备案制度,设定固定资产、场地设施、专职技术力量配备等准入门槛,实施动态淘汰机制,清退不达标机构2家,整合优化机构3家。同时,设定服务人员“理论水平+现场实操”双维度准入门槛,强化人员资质管理,目前已组织3轮能力测试、核发服安员证55张。
二是规范服务标准。出台统一服务规范,细化25项技术指标,明确从业要求,并编制标准化服务合同模板,固化内容、频次、验收条件及违约责任条款,解决服务“随意性”问题。自新规实施后,220余个项目采用统一模板完成签约,企业服务权益保障率提高85%,企业投诉率下降66.6%。
三是创新考评制度。修订服务机构考评办法,设置现场评查情况、服务企业被处罚情况、隐患发情况、行业规范情况等4项量化指标,建立“联合会月查+机构互评”考评机制,重点核查企业安全现状、服务项目落地等情况。自制度发布以来,累计开展走访检查120次,发现机构服务不规范问题310项、指导缺位问题140项,推动排查整改隐患500余处,促使服务机构优胜劣汰率提升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