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应急管理政务信息交流2025年第3期

发布日期:2025-06-30 14:09 来源:浙江省应急管理厅 浏览次数:

目录

◇ 嘉兴市聚焦关键环节发力持续提升危化品企业本质安全

◇ 绍兴扩容吸收培育化工人才筑牢危化产业安全发展根基

◇ 丽水构建“应急小单元”推动自然灾害防减救一体化应对

◇ 文成县谋划探索“低空+应急”新模式赋能应急管理提能增效

嘉兴市聚焦关键环节发力

持续提升危化品企业本质安全

嘉兴市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危化品“一件事”改革为抓手,坚持系统治理、精准施策,通过严格准入源头管控、推动企业本质改造、实施风险闭环管理,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一、严把准入关口,筑牢项目安全屏障。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决策咨询制度,在建设项目立项前召集重点部门对“两重点一重大”项目的安全性开展联审和指导服务,限制高毒危化品项目。2024年以来,已先后对11个新建项目进行决策咨询,否决高风险项目2个。全面加强试生产管控,常态化发布建设项目试生产工作提示,要求企业制定试生产方案;在严格试生产前检查的基础上,联合市、县、园区三级应急管理部门抽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情况,确保试生产安全。

二、推进改造升级,强化企业强基固本。充分利用大数据、网格化、社会监督、基层应消等多种途径,常态化开展小化工排查整治。建立化工企业项目改造提升机制,推动企业优化化工工艺、更新老旧设备。2024年以来,已开展项目改造提升8个,投资金额22871万元,筹备涉及改造总投资6.84亿元。结合事故教训和日常监督检查情况,组织专家开展“全科式”“把脉式”指导服务。截至目前,共服务危化品重点企业65家,发现并整改问题隐患1666条。

三、精准管控风险,实现全程闭环管理。在重点时段及时收集各类事故和预警信息,并针对检维修作业、特殊作业、高温季节等重点内容发布专项警示函,提示各地强化危化品安全生产工作。今年以来,共下发各类警示提示函8份。督促企业提前1天在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平台上申报特殊作业计划,根据风险等级,推动属地和化工园区对特殊作业开展常态抽查检查,实现线上线下问题隐患动态“清零”。截至目前,已先后抽查检查50家,发现并整改问题隐患131条。

(嘉兴市应急管理局)

绍兴扩容吸收培育化工人才

筑牢危化产业安全发展根基

绍兴以危化品安全生产人才建设为核心,打造“标准+平台+渠道”的人才吸收扩容体系,推动危化企业安全队伍规模与专业素质双提升,为产业安全发展筑牢人才根基。截至目前,全市危化企业安全队伍规模达801人,较2020年增加23.2%,近五年未发生危化品领域亡人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一、标准定制“强规范”。制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明确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企业安全管理内设机构至少配备1名注册安全工程师,目前全市化工企业有注册安全工程师380名,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69.9%。推动行业标准共建,组织3名化工企业安全负责人参与编制《精细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国家强制标准,将本地实践经验转化为行业规范,助力绍兴精细化工安全管理水平跻身全国前列。

二、平台搭建“重内培”。以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员、一线员工三类群体为抓手,搭建“理论教育+实操训练”多元化培训平台。针对全市123家危化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举办2期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高级研修班全覆盖轮训;针对一线员工,依托国家级实训基地及园区实训平台,年均培训超2万人次;推动龙盛、闰土等重点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建实训基地,建立160人安全“内训师”队伍,带动企业全员安全素质提升。

三、渠道拓展“促外引”。实施“政府投入+机构协同”服务外引模式,市县两级投入2000余万元专项资金设立事故预防基金,引入26名中国化学品协会专家,构建“一院一港一中心”智库矩阵,入驻400余名高端技术骨干,以“服务+监管”提供特殊作业巡查、重大危险源管控、老旧装置淘汰等驻点式隐患排查、定制化培训。服务外引以来,已累计开展查改隐患2万余项,督改重大隐患270余处,助企规避行政处罚风险超300万元。

(绍兴市应急管理局)

丽水构建“应急小单元”

推动自然灾害防减救一体化应对

丽水市以健全乡村防汛防台自主应急响应机制为牵引,积极探索“乡自为战、村自为战、企自为战”的“应急小单元”作战模式,推动自然灾害防减救一体化防范应对。今年以来,全市成功防御16轮次强对流强降雨天气,避险地质灾害和房屋倒塌事件5起,避免人员伤亡36户64人,其中3起避险案例得到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

一、健全“一套机制”夯基层基础。立足“统一指挥、自主响应、联合救援、安全转移、扩面排查、全覆盖网格、分级分类预警”等7方面重点内容,梳理工作细则62条,建立健全防汛防台“乡自为战、村自为战”规则,明确初、中、高三级响应条件下,严格落实“应急小单元”重点举措,做细防汛防台颗粒度,激活“1833”联合指挥体系神经末梢。今年以来,全市乡镇(街道)自主启动防汛防台应急响应152次,赢得强降雨防范应对主动权。

二、构建“三个单元”抓先期处置。构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和生产经营单位(企业)等三个层级应急小单元,建立集组织指挥、风险防控、预警响应、抢险救援、运行保障为一体的工作机制,规范山区基层应急小单元防御应对流程,以防御措施的确定性应对灾害的不确定性。探索村级自然灾害防减救一体化机制,推进村级网格队伍统一编组、使用、保障,实现灾害防御“平时巡、预警吹、临灾转、参与救、帮助返”全流程闭环。云和县白龙山街道大坪社区创建“总指挥+应急指导员+楼栋长+志愿者”的四级应急管理网格构架,统筹开展灾害防御工作。

三、强化“五个联动”重常治长效。建立市县乡村一贯到底的“四级包保”责任体系和相邻乡村互帮互助互援、铁路沿线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协调等机制,借助“连村宝典——防灾减灾”等数字化平台应用,推动防汛防台“上下、区域、政企、人技、干群”五方面联动,实现灾害预警“一键直达”、应急响应“一触即发”。在政府引导下通过巨灾保险联合体设立“浙丽安”预警奖,对在自然灾害应对中作出贡献的个人实施奖励,鼓励更多社会群众参与到灾害防治中。截至目前,共有21名“浙丽安”预警人得到奖励。

(丽水市应急管理局)

文成县谋划探索“低空+应急”新模式

赋能应急管理提能增效

文成县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深化“低空+应急”融合应用,有效构建覆盖“预防-监测-处置-评估”全链条的新型低空应急模式。

一、全链开启森林防灭火智能模式。创新打造“无人机+森林防灭火”智能防控体系,部署自动巡防无人机系统,实现灾前防范、灾中处置、灾后管理各环节模块化、数字化、闭环化管理。今年1至6月,利用无人机每周至少开展1次以上野外违规用火巡查,协助发现并成功处置烟点287处,火灾防控效率显著提升。

二、全力打造浙南航空救援枢纽。抢抓浙江省“1+4+N”航空救援网络建设契机,依托机场空域、产业体系、区位辐射等比较优势,积极向上争取规划布局市级航空救援基地,包括业务管理用房、物资及车库、直升机和大型无人机,助力全省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引入省应急管理厅空客H225救援直升机先行执行日常巡防及各项任务,该机型具备全灾种处置能力,最大航程1100公里、运载量19人,填补浙南山区重型航空装备空白,大幅缩短灾害事故应对处置时间。

三、全面拓宽防灾减灾救灾空中通道。通过无人机与直升机高低搭配、地面救援力量与空中救援力量协同配合的方式,首次完成低空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其中包含森林防火、城镇火灾、自然灾害、大重量物资转运、夜间人员搜救、孤岛救援等6类应急处置场景,累计出动森林消防救援队伍、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等共140人,切实提升航空应急救援力量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综合反应能力。

(文成县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