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自然灾害的发生在时间与空间上更具不确定性,复杂程度也显著上升。尤其是入汛后,短时强降雨、台风、大风等极端天气也接踵而至,对群众生命安全及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影响。对此,柯城区未雨绸缪,通过“四步走”策略积极部署防汛应急物资保障工作。
一是健全应急物资保障机制,筑牢三级储备网络。区防指办针对灾害特点,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信息共享和物资互助机制,强化重大灾害应对高效协同。完善应急物资“一个口子”统筹机制,全面掌握应急物资储备情况,在应急响应期间统筹调拨使用各类物资。各部门和乡镇(街道)要充分认识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政治站位,按照保障民生、属地为主、分级分类,建立完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应急物资储备。
二是提升物资调拨时效,强化全流程响应能力。灾害发生前,区防指办要根据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监测预报预警信息,组织相关部门对本地区防汛防台应急物资保障情况进行会商研判,充分利用灾害来临前的“窗口期”,针对最不利情形,做好最充分准备。必要时采取紧急采购、统筹调拨、协议租赁等形式补足缺口,并通过前置预置等方式,提高物资保障时效性。灾害应对过程中,区防指办负责统筹调拨防汛防台应急物资。原则上应优先使用本级防汛防台应急物资,在本级物资无法满足应急需求时,按照逐级报告的原则申请调拨上一级物资。要针对灾害天气突发性强的特点,简化调拨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紧急情况下可实行“先调拨使用,后补办手续”的方式调用物资,确保应急所需。
三是优化储备体系布局,动态适配防御需求。灾害天气下,应急保障物资工作针对性、时效性要求高。柯防指办按照“分级负责、分级储备、分级管理”的原则和就近储备、利于调运的基本思路,统筹推进应急屋子储备库(点)建设,不断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网络。立足灾害天气防御应对特别是防汛防台工作实际需要,按照“结构科学、布局合理、数量充足”的要求,制定本级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和数量,并根据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应对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确保关键时候调得出、用得上。
四是提高物资管理水平,推动数字化协同保障。区发改局联合区防指办,督促各储备责任单位严格落实物资紧急采购、维护检测、调拨运输、分发回收、报废核销等全流程管理制度。依托数字化改革,迭代升级相关信息系统,实现防汛防台物资数据共享、动态更新与业务协同,全面提升资源统筹能力、调配效率及协同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