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汛防台工作的若干意见》,健全台风洪涝灾害风险防控“六个一”工作体系,不断提升台风洪涝灾害科学防控能力,及时反映防汛防台抗旱工作动态,省防指办将收集各地、各部门防汛防台抗旱好经验、好做法,以案例形式刊发,供大家学习借鉴。
目 录
◇ 绍兴市聚焦防汛短板抓整改
◇ 金华市精细化推进隐患整改
◇ 省公安厅从预案入手抓防汛工作落实
绍兴市聚焦防汛短板抓整改
5月8日,绍兴市政府召开防汛专题部署会议,制定省防汛督查整改落实工作方案,全面分解落实19项重点整改任务,明确8个重点部门和各县(市、区)整改责任,重点补齐4个方面短板。
一是聚焦关键举措抓统筹。围绕“六个一”工作体系,联合大数据管理局开发基于“城市大脑”的“应急一张图”。利用上虞区“1+6+X”应急救援体系(即1个应急联动指挥中心、6个片区综合应急消防救援站、X个基层应急救援网格)优势,试点建设“标准规范、多级联动、高效运行”的县级应急管理综合指挥平台,推动风险防控、应急救援、决策指挥、防灾减灾等应急管理工作向数字化转型。各地在5月20日前完成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设备配置,实现突发事件现场视频在30分钟内上传。
二是聚焦重点流域抓防御。针对曹娥江、浦阳江多年没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组织水利、应急管理等部门商定修编计划,落实编制单位开展大纲审查,督促各区、县(市)编制超标准洪水方案。5月下旬在浦阳江举办市级防汛防台综合演练,以点带面推动市县乡三级应急演练工作。
三是聚焦重要物资抓储备。制定《绍兴市应急物资储备基本标准》,量化市县两级应急物资储备5大类、50余个品种,明确27个市级部门(单位)应急物资储备职责分工。目前,市本级已落实救援装备资金1141万元,增配694万元救灾物资。同时对38个多灾易灾乡镇(街道)及所辖821个村(社区)卫星电话、应急发电机、排水泵等重要应急物资配置工作,将任务分解落实至各县(市、区)和发改、财政、应急管理等部门,协同推进落实。
四是聚焦抢早救小抓救援。今年,绍兴市以基层应急管理的“柯桥模式”为样板,将“15分钟应急救援圈”建设列入2020年度十大民生实事,作为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和考核内容。通过整合应急救援资源,开展基层应急管理站标准化建设,构建起相互补充、就近救援、抢早救小、应急及时的现代化基层应急救援体系。目前,已落实基建资金5.5亿元,加快建设年度33个救援站,按照“一站一方案”的要求细化工作任务、倒排进度,实现“15分钟应急救援圈”全覆盖。
(绍兴市防指办)
金华市精细化推进隐患整改
根据省防指防汛防台督查反馈意见,金华市迅速制定督查整改任务清单,明确整改完成期限、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精细化推进隐患督查整改。
一是紧盯隐患排查整改,对表对标实施闭环管理。金华市防指梳理出9大类56项隐患整改任务,要求各县(市、区)和市防指各成员单位在5月20日前对在建涉水工程开展再检查,落实度汛措施,确保5月底前所有防汛隐患整改到位。市防指、各县(市、区)防指在5月底前对防汛防台准备工作开展一次“回头看”,并在汛期内不定期组织防汛隐患整改“回头看”。
二是紧盯重点部位重点领域,细化量化防范措施。加强防洪重点地区的管理,5月底编制完善金华江干流洪水调度方案、金华江超标准洪水防御方案、兰溪市防汛抢险预案及人员转移方案、兰江分级防洪保堤方案等5个重点方案和各县(市、区)主要江河超标准洪水防御方案,并在兰江沿江防汛重点地段、重点部位落实抢险物资、装备和队伍。加强山洪和地质灾害防范,5月底开展山洪灾害调查评估、确定山洪灾害预警指标、完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明确全市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确定全市涉及地质灾害风险区人员转移标准和相应措施、完善地质灾害防御预案,汛期加强山洪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监测和预报预警。
三是紧盯乡镇村居基层,夯实防汛防台基础。按照乡(镇、街道)“六个有”、村(社区)“七个一”要求,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3067幅村级防汛防台形势图更新入库,分级分批开展41756名基层防汛防台责任人培训,开展防汛防台应急演练,完成100个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全部乡镇和防汛重点村卫星电话、应急发电机和水泵配置到位。4月23日,金华市防指召开2020年防汛应急演练暨“基层党建+应急管理标准化”现场会。
四是紧盯防汛防台机制,全面建立“六个一”工作体系。加快修订各级各部门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制定防指运行规则、制定防汛防台应急工作指南和案例库。建立市、县级风险识别一张图平台,将“研判一张单、管控一张表”纳入风险“识别一张图”,市水利局负责编制全市水旱灾害重点区域风险图、市自然资源局负责编制全市地质灾害风险“一张图”、市建设局负责编制全市城市内涝重点区域风险图、市气象局负责编制全市气象灾害重点区域风险图,所有制度要求在5月底前完成。
(金华市防指办)
省公安厅从预案入手抓防汛工作落实
省公安厅牢固树立“重要窗口”排头兵意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和省防指要求,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和公安机关任务繁重等困难,刚入汛的4月16日就出台《厅机关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为全省公安机关参与防汛防台抗旱相关应急处置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指导。截至目前,全省各地公安机关均已落实预案、方案的修订完善工作,完备有效的公安机关预案体系初步形成。
一、突出预案的系统性,加强体系建设。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和今年气象年景偏差的背景下,公安机关承担的防汛防台抗旱任务更为繁重,同时对采取措施的针对性和精准性要求更高。省公安系统围绕组织指挥、职责分工、分级响应等重点环节进行优化,突出体系优化、措施强化、队伍专业化,规范防汛防台抗旱工作流程。同时,推动省、市、县三级预案体系建设,要求各地和相关警种部门在汛期前完成有关防汛防台预案、方案的修订完善,并组织开展针对性演练。
二、突出预案的针对性,强化问题导向。一是坚持问题推动。紧扣加强灾害防范处置、确保社会大局稳定这一根本目标,针对今年极端恶劣天气可能多发频发、气象年景偏差、引发灾害风险较高这一情况,借鉴2019年8月抗击“利奇马”台风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补齐在形势预判、应急物资调配、专业力量建设、处置手段创新等方面的短板,不断提高措施的针对性和精准性。二是加强科技应用。有效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加强灾害防控工作,不断提升防灾减灾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公安部门在人员、交通管控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开展跨部门联动联防。
三、突出预案的可操作性,确保预案实效。一是明确“一个任务目标”。坚持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在省委省政府和省防指的统一领导下,根据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要求,进一步明确公安机关的职责任务。二是建立“一个指挥体系”。启动应急响应后,省厅成立由厅主要领导任总指挥、值班厅领导和分管厅领导任副总指挥、省厅18个部门参加的省厅应急处置指挥部,负责统一组织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并逐条细化各部门职责任务,指导全省公安机关组建相应指挥机构,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做好应急防控处置工作,形成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应急指挥和处置工作体系。三是健全“四级响应措施”。根据灾害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按照梯次趋紧的要求,明确三级、二级应急响应时省公安厅联络员进驻省防指,一级应急响应时省公安厅分管领导进驻省防指,同时各地公安机关结合实际,按照省厅和当地防指要求实施响应。
(省公安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