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5月29日)我省入梅。据气象部门统计,5月29日9时至30日9时,全省平均降雨量34mm,降雨集中在浙西和浙南,其中设区市面雨量较大的有杭州47.9mm、金华47.5mm、衢州45.9mm、丽水44.8mm,单站累计最高为龙泉市岩樟乡168.3mm。据水文部门监测,全省大中型水库水位均在汛限水位以下,全省主要江河代表站水位均在警戒水位以下。全省汛情平稳,未接到异常情况报告。
各地各部门按照袁家军省长、冯飞常务副省长的指示精神,迅速行动、高度戒备、投入实战,全力做好梅雨防御应对工作。
一、全力做好入梅前准备工作
1.排查整改各类隐患。各设区市按照省防指下发的督查整改通知,认真落实8030个防汛隐患的整改责任,按标储备配备各类应急物资到位,特别是按要求为多灾易灾乡村配备卫星电话、应急发电机、排水泵等重要应急物资。目前已有7913个完成整改或落实度汛措施,整改率达98.5%。
2.推进数字化平台建设。省防指4月底已上线运行值班值守、风险识别一张图、应急物资、抢险队伍等模块。5月21日初步完成“浙江安全码”人员转移应用开发,通过临安区试点基本实现“码上转”(人员转移)、“码上救”(应急救援)、“码上领”(领取救灾物资)等功能。
3.压实防汛防台责任。4月13日,省防指在浙江日报公布市、县(市、区)和相关功能区的防汛行政责任人,各级防指同步公布防汛责任人到乡到村。5月27日—29日,举办全省防汛防台工作专题研讨班,对设区市政府联系副秘书长、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省防指有关成员单位联络员等共129人进行培训,提升市县防指的组织指挥能力。
二、迅速部署入梅后防御应对工作
1.提前会商研判。5月25日,省防指办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防汛会商,研判近期雨情、水情和梅雨天气形势,发出通知提前部署洪涝灾害防范工作。
2.迅速部署落实。入梅当日(5月29日),省防指连续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迅速落实袁家军省长的指示和冯飞常务副省长等省领导的要求,充分考虑汛情疫情“双叠加”因素,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加强风险研判管控,做好应急抢险救援准备。当天下午,省防指办视频调度预报降雨较大的杭州、湖州、金华、衢州、丽水等5个市,点对点督促指导。
3.各级各部门积极应对。杭州市防指29日上午召开紧急视频会议,要求做到责任意识、指挥协调、重点防控、预警发布、应急值守“5个到位”,其中临安区按照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标准,强化小流域山洪防御应对;湖州市防指29日下午召开会议,要求再检查、再分析,加强值班值守,人员进岗到位;金华市防指于28日、29日连续两天召开会商和研究部署,要求县、乡镇人员进岗到位,于30日7时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衢州市防指29日上午会商后要求各地切实做好值班、巡查、转移准备等工作;丽水市防指29日上午召开紧急会议,会商入梅后防汛形势,将防御工作直接部署到乡镇;宁波、温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等地对梅雨防御也作了部署。省应急管理厅召开厅党委会专题研究梅雨防御工作,要求提级应对,立即启动厅防汛防台应急工作预案,“一键通”视频点检11个市及部分县(市、区)值班值守情况;省水利厅部署要求各地水利部门立即进入防汛实战状态,并向淳安、婺城、桐庐、富阳、临安等5个县(区)发出山洪灾害预警,发送预警短信1.95万条;省自然资源厅发布7个橙色和14个黄色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省公安厅连夜部署防御应对工作,要求各级公安机关强化应急准备;省气象局实时提供梅雨专题气象服务,发布31个黄色和24个蓝色暴雨预警。
三、扎实做好下阶段防御准备
据气象预报,未来三天我省中南部地区多阵雨天气,其中今天部分地区仍有大雨暴雨。省防指将会同各地各部门继续加强值班值守、会商研判,密切关注水雨情、汛情。
1.强化风险精准管控。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及时组织会商研判,全面掌握汛情和灾情。为充分利用当前自然灾害风险防控数字化建设成果,加快人员转移安全码的推广应用,拟于6月2日召开部署会并组织培训,组织各地按照“研判一张单”“管控一张表”要求,量化细化工作举措,强化灾害风险管控。
2.切实做好流域性大洪水防御准备。预计下一轮降雨钱塘江等流域将出现明显涨水过程,钱塘江中上游沿江市、县(市、区)要落实流域性大洪水防御措施,加强对已建开口堤、滚水堰管理,全面做好临战准备。
3.严防局地强降雨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加强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等危险区域的巡查监测,加强城镇特别是城市新区、开发区的防洪排涝管理。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对各类危险区域人员做到应转尽转、不漏一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