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梅以来雨水情和汛情
我省5月29日入梅至6月22日,经历了4轮降雨。全省累计梅雨量达284.7毫米,约为常年平均梅雨量的95%,市级面雨量较大有的衢州375.5毫米、杭州359.6毫米、绍兴335.8毫米,单站雨量最大的淳安双溪村638.4毫米。从6月18日开始第4轮强降雨,至22日上午基本结束,全省面雨量104.5毫米,其中绍兴192.3毫米、宁波177.9毫米、杭州162.5毫米。
受其影响,浦阳江、甬江、杭嘉湖东部平原河网等流域先后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杭州青山水库、新昌钦寸水库、桐庐分水江水库等14座大中型水库超汛限水位。入梅以来,衢州和丽水等地共有5920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005公顷,倒损房屋102间,直接经济损失2311万元。省防指未接到人员伤亡及较大险情、灾情报告,全省汛情总体平稳、可控。
二、前阶段防御工作
全省各有关部门把防御梅雨工作作为当前重要任务来抓。省防指办、省应急管理厅坚持每日会商研判,每日视频调度重点地区,强化点对点指导,督促基层责任人进岗履职,落实风险闭环管控。省气象局启动气象暴雨灾害业务服务Ⅳ级响应,开展滚动降雨预报,发布暴雨预警信号552次。省水利厅启动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发布山洪预警899次,大中型水库累计拦蓄水量48.3亿方,各平原累计排水14.61亿方。自然资源部门共发布地质灾害等级预报130次,开展地质灾害巡查排查2127组次5587人次,巡查地质灾害防范区8191点次,协助撤离转移23户119人。
各地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靠前指挥。各地根据防御态势及时启动响应,梅雨期间先后有7个市和57个县(市、区)启动防汛应急响应。杭州市抢在本轮强降雨前完成浦阳江萧山新江村段堤防抢险;撤离91个地质灾害隐患点661人。宁波市加大姚江大闸排水力度,降低姚江水位;组织1600多人次抢排90个城区积涝点。湖州市关闭德清大闸等东苕溪导流港东线各节制闸,减轻杭嘉湖东部平原防洪压力;转移危旧房群众107户188人,劝退游客573人。嘉兴市开启城防工程和杭嘉湖南排工程,长山河泵站投入试运行排水。绍兴市抽查全市1/3的街道,转移群众445人。金华市抽查乡镇、村160余个,抽查水库山塘600余座。衢州市及时处置柯城区九华乡大侯村泥石流灾害和常山县辉埠镇东乡大坞水库险情;入梅以来共转移1338人。舟山市检查23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丽水市防指累计向遂昌、松阳、龙泉、云和等重点区域内群众发送预警短信165万条,转移群众263人。
三、下一步工作
预计今明两天我省雨势明显减弱,24日夜里开始我省自北而南将迎来新一轮强降雨,强对流性明显,防汛形势较严峻。我们继续保持高度警惕,利用降雨间歇期,全力做好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准备。
一是进一步加强会商研判。密切关注后期降雨,及时开展综合分析研判,为后续防汛应急处置提供决策依据。
二是进一步加强科学调度。东西苕溪、杭嘉湖东部平原河网防汛压力较大,要充分利用这两天的降雨间歇期尽量排水泄洪。杭州、湖州、嘉兴等地要服从流域“一盘棋”调度,杭州市要做好北湖滞洪区的启用准备,嘉兴市要控制好圩内外水位差,确保圩区运行安全,同时依标做好工程运行管理。
三是进一步加强巡查检查。浙北、浙西山区要加强地质灾害危险区域、水库山塘和河道堤防薄弱环节的巡查监测,及时组织转移受威胁群众。
四是进一步加强城区防涝。建设部门要加强城市低洼易涝区、城市道路和立交桥下易积水区、桥涵等防涝排涝准备工作。
五是进一步加强防汛抢险准备。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防汛责任,积极做好防洪抢险人员、物资准备,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