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雨情
入梅后,湖州市已出现9轮强降雨过程,累计雨量达613.4毫米,是常年梅雨量的2.5倍,为有历史记录以来第二多,仅次于1999年(870.9毫米)。截至14日19时,东部平原菱湖站水位1.93米,超警戒0.07米;太湖水位小梅口站水位2.58米,超保证0.12米。根据气象预报,受梅雨带影响,湖州市自14日夜里到17日有持续性降雨,过程雨量80-120毫米。
二、主要风险点
1.太湖超标准洪水的风险。当太湖发生超标准洪水时,长兴县滨湖地区会发生洪水倒灌;东西苕溪中下游支流汊港薄弱堤段可能出现险情;太湖超标准洪水应急分洪调度对东部平原造成较大威胁。
2.小流域山洪和地质灾害。山体含水饱和,局地强降雨极易发生小流域山洪和地质灾害。德清县、吴兴区莫干山区、安吉县西南山区、长兴县西北部山区需重点关注。
3.长期高水位浸泡风险。目前除太湖外,全市河道水位均已回落至保证水位以下,但部分超保超警堤防持续高水位运行,出现崩岸、滑坡、管涌等险情的风险在增加。需重点关注南浔、德清东部、吴兴东部等未经整治的圩区薄弱堤防,以及湖杭高铁跨东苕溪段,104国道改建工程跨西苕溪和长湖申线段等重点在建涉水工程。
三、风险管控及防御举措
目前,湖州市继续维持防汛Ⅲ级应急响应,吴兴、长兴、南太湖新区已将应急响应提升为Ⅲ级,德清、安吉、南浔维持Ⅳ级应急响应。全市上下认真落实防御应对措施,做好各项防汛工作。
1.科学调度水利工程。苕溪上游大中型水库抓紧腾出库容,标准内洪水尽可能做到全拦,减轻下游防洪压力;精细调度东苕溪导流东大堤诸闸,兼顾好东大堤和东部平原防洪安全;当太湖实施超标准洪水应急分洪调度时,控制菱湖站水位不超4.2米。
2.加强巡堤查险。组织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对东苕溪导流东大堤、长兴夹浦至浙苏交界环湖大堤沿线等开展“百米一人”巡堤查险;长兴滨湖平原、东部平原、东西苕溪支流汊港等区域的薄弱堤防实行24小时昼夜巡查;强降雨期间,对水库山塘实行24小时驻库巡查。
3.严防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加强会商研判,强化对县、区的点对点指导,及时发布预警;落实基层防汛责任人责任,强化对地质灾害、小流域山洪风险的巡查检查,以变应变及时转移危险区域人员,确保应转尽转。
4.防范城市内涝。进一步落实防洪排涝的责任和措施,重点加强对城市新区、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地下车库、地下商场等低洼易涝区域的防洪排涝工作。
5.做好抢险救灾的各项准备。加强统筹协调,前置救援力量和救灾物资,随时准备抢险救灾。已落实抢险救援队伍680支,麻袋(草包)41.94万条、桩木2200立方米、救生衣2100件、排水泵306台套、冲锋舟(橡皮艇)132艘、抢险机械设备364台套等预置到位。严格执行防汛信息报送相关规定,一旦发生重大汛情、险情、灾情,第一时间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