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雨情
入梅后,嘉兴市已出现10轮强降雨过程,累计面雨量达608毫米,是常年梅雨量的2.3倍,为有历史记录以来第二多,仅次于1999年(663.9毫米)。截至14日19时,嘉兴站水位1.55米,超警戒水位0.09米;全市9个主要报汛站中有3个超警戒水位。根据气象预报,14日夜里到15日全市面雨量达50-80毫米,后期仍多降雨天气。
二、主要风险点
1.流域性洪水风险。前段强降雨期间,每天流入嘉兴境内的水量大概在4200多万方,而嘉兴南排工程每天最大排水量是5600万方,加上自身的降水量,目前进出仅能维持基本平衡。如果上游加大排水,叠加下一轮强降雨影响,将有可能出现流域性洪水。
2.水利工程。圩区大部分圩堤以土堤为主,堤身较为单薄,经长时间高水位浸泡,一些低标准圩区和圩堤可能出现渗漏、管涌、漫堤、垮堤等险情。
3.低洼地受淹风险。受水位上涨影响,部分老集镇存在低洼地受淹、危旧房屋倒塌等风险隐患。
三、风险管控及防御举措
目前,嘉兴市、南湖区、秀洲区、嘉善县、平湖市、桐乡市、嘉兴经开区、嘉兴港区维持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海宁市和海盐县结束防汛应急响应。全市上下认真落实防御应对措施,做好各项防汛工作。
1.加强预警研判。全面落实24小时防汛值班值守,加强雨情、水情、汛情监测,组织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报预警;提前做好城市低洼区、地下车库、下穿立交、桥涵等易涝点监测预警工作。
2.加强组织调度。根据气象预报和上游来水,抓住降雨间隙期,科学调度南排工程,加紧降低河网水位,尽可能降低市域河网水位,提前腾出调蓄空间;加强与水利部太湖局、水利部门以及周边地市的对接协调,做好区域应急排涝方案的沟通。
3.加强隐患排查。组织人员排查农村低标准圩区、危旧房、低洼易涝等区域安全隐患,发挥基层网格体系作用,把各项防汛措施落实到所有的基层组织、自然村和村民小组,加强堤防值守、人员转移。全市共投入巡查人员4.6万多人,排查、处置各类风险隐患642处,加高加固危险堤防4.1公里,转移安置各类人员391人。
4.加强抢险准备。进一步细化抢险救援方案,已落实抢险救援队伍620支,水泵、编织袋等抢险物资47.4万多件,抢险设备、车辆2600多台(套),群众安置生活物资13.9万多件,确保快速响应、迅速处置。